媒婆让她还给姓周的人。但吴姑娘已无法好转,并留下遗书给郑禧说:“我的病完全是为了您。如果病不好而死去,就是怀恨长眠于地下,也不敢忘记您对我的感情。”在信的末尾,姑娘又写了一首诗道:青衣扶起髻云偏,病里情怀最可怜。
已自恹恹无气力,强来纤手写云笺。
吴娘姑归终前,哭着对身边的婢女梅蕊姑娘说:“我生是为郑禧生,死也为郑禧死。待我死后,要把郑郎的诗词书稿秘密地藏在我的棺材中,以便成全我的遗愿。”
吴姑娘死后,郑禧写祭文悼念她。随后又作悼亡诗追念故人情怀,诗中道:相见愁无奈,相思自有缘。
死生俱梦幻,来往只诗篇。
玉佩惊沉水,瑶琴怆断弦。
伤心数行泪,尽日落花前。
又作一绝诗说:
诗写新笺几往来,佳人何自苦怜才。
伤心春与花俱尽,啼杀流莺唤不回。
后来郑禧召见箕仙,并从她那得到一首词。词中说:绿惨双鸾,香魂犹自多迷恋。芳心密语在身边,如见诗人面。又是柔肠未断,奈何天不从人愿。琼销玉减,梦魂空有几多愁怨。
郑禧读完这首词,由此引发对吴姑娘的思念情怀,感伤之下,又写《木兰花慢》表示对往事的追念。词中讲:任东风老去,吹不断,泪盈盈。记春浅春深,春寒春暖,春雨春睛,都来杀诗人兴。更落花无定,挽春情,芳草犹迷舞蝶,绿扬空语流莺。玄霜著意捣初成,回首失云英。但如病如痴,如狂如舞,如梦如醒。香魂至今迷恋,问真仙消息最分明。
后夜相逢何处,清风明月蓬瀛。
吴姑娘的母亲,痛苦地回忆起女儿,思念之情切切。终于忧患成病,不久也死去。
会稽女郎
《列朝诗集》:兖州东部新嘉驿的墙壁上,有人题写了一篇自传云:我自幼生长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攻于书画诗史。刚刚成年,就被嫁给一个北方粗汉。以我万般风雅之身,去侍奉那个极端自负而不讲道理的男人;加之他那个大老婆是个妒妇,每日作河东狮吼,真让人难以忍受!今早我找他评理哭诉,正赶上他在发怒,便马上鞭笞乱下,像对待奴婢一样地侮辱我。我气愤填膺,竟被折磨得爬不起来。啊!我与笼中鸟又有何区别呢?死,并不足惜,只恐委身草莽,湮没无闻。因此我挣扎着活下来,乘家里人熟睡之机,偷偷跑到驿站后一庭,以泪和墨,挥笔在壁上写诗三首,但愿知音者读后,能为我的悲惨命运而叹怜,那我也就死且不朽了!
底下接着题写有三首七绝:
银红衫于半蒙尘,一盏残灯伴此身。
恰似梨花经雨后,可怜零落不成春。
终日如同虎豹游,含情默坐憾悠悠。
老天生妾非无意,留与风流作话头。
万种忧愁诉与谁,对人强笑背人悲。
此诗莫作寻常看,一句诗成千泪垂。
明朝天启初年,我与袁小修北上时,还见到这篇自传和诗作以及许多和诗,后来再经过新嘉驿,墙壁上的文字却已墨迹模糊,很难辨认了。
缺月难圆
《滦一陽一续录》:沧州有个名叫董华的人,读书不成,流落到市肆上做管帐伙计。但他又不擅长此道,被别人所排挤,丢了饭碗,只得以卖药卜卦糊口,穷困得无立锥之地。他的母亲和妻子帮人家缝洗衣物添凑点钱,全家还是穷得揭不开锅。这一年又闹饥荒,董华全家关门挨饿,眼见只有死路一条。听人说邻村有个富翁要买妾,董华便和母亲商量,想卖妻子以求存活。妻子起初不答应,董华告谕她说:“失节事大,但让母亲饿死,其事更大。”于是,董华妻流着伤心的眼泪屈从了;但她要丈夫保证,倘若她将来生还,两人仍然做夫妻。董华应诺了。
董华妻有姿色,颇受那富翁的宠爱。然而枕席间,她的脸上时常可见泪痕。富翁追问其中原由,董华妻毅然对答说:“我的身子已经属于您,事事可听凭您处置;至于我感忆旧恩,怀念前夫,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