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惰中累(11 / 17)

古今情海 笔记小说 31139 字 2个月前

深爱窈娘,一直不为她议婚,窈娘也誓死不嫁。当时武承嗣骄贵一世,他把窈娘借去,说是教授歌舞,一去竟然不还。乔知之痛愤成疾,又无可奈何。于是写了一首《绿珠怨》题在细绢布上,用厚礼贿赂武承嗣家守门的奴仆,让他秘密交给窈娘。其诗云: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解买聘停。此日可怜无复比,此时可爱得人情。君家闺阁未曾难,尝持歌舞使人看。意气雄豪非分里,骄矜势力横相干。辞君去君终难忍,徒劳掩面伤红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荆

窈娘接到诗后,悲痛泣下,投井而死。武承嗣命人将窈娘尸体从井中捞出,在她的裙带上发现了乔知之写的诗。于是武承嗣鞭杀了那个守门的奴仆,还授意附和他的官吏为乔知之罗织罪名。最后终于杀了乔知之。

净身面妓

《说听》:王某,洛一陽一人,寓居祥符县,以贩木为业。他和一名叫唐玉簪的妓一女相好。唐玉簪擅长歌舞,又会演杂剧。

王某曲尽殷勤之意,被王簪迷恋住了,一年赠给她的资费也有白金百两。有位周府郡王(讲述此故事的人忘记了他的封号),人称“鼓楼东殿下”,雅好音乐,听说唐玉簪的大名,便召她进府谒见。郡王对玉簪进行各项技艺的测试,果然名不虚传;因此郡王对玉簪十分爱悦,于是就送给玉簪养母很重的身价钱,将王簪买下来,留在府中。王某悲思成疾,买通在郡王府中做事的老婆子,让她传话给唐玉簪说:“倘若能得见一面,便死也无恨,不再企求什么了!”玉簪找个机会,将此事告知郡王,求他同意让王某来见一面。郡王应允,但又开玩笑地说:“他必须净了身才能进来。”传话的老婆子将郡王的话转告给了王某。王某听完后,即刻给自己净身,弄得差点死去。过了三个月,王某才痊愈。于是他进府谒见郡王。郡王命人解开他的衣裤,一看,果然净了身。郡王不禁笑道:“世上果然有这样的疯汉子!他既然净了身,那就留在府中服事我吧!”王某拜谢同意了。郡王准许王某见玉簪,但只是让玉簪站在门内相见。这对多情的可怜人不过相互望望,各自泣不成声而已。郡王送给王某千金资本,让他仍去做生意,每年年底向他收取利息。这件事不足以记录于史册,只是写在这里作为人们的笑谈罢了。

代妓作醮词

王明清《玉照新志》:仲弥性,是淮上知名人士。弥性登第之后,王公贵人和大臣们争相与他交往。但过了很久,他才得了个湖州通判的官职。有个名叫杨韵的妓一女,其美色和技艺在当时显名一时。弥性被她迷惑住了,发誓说要和她白头偕老。

适逢杨韵的生日,要举行醮供仪式。弥性竟然为杨韵代写醮词。

其词云:

身若浮萍,尚乞怜于尘世;命如叶薄,敢祈祐于玄穹。适届生初,用输诚曲,妾缘业如许,流落至今。桃李半残,”何滋于苑囿;燕莺已懒,空锁于樊笼。只影自怜,甘心谁亮。香炉经卷,早修清净之缘;歌扇舞衫,尚桂平康之籍。伏愿来吉祥于天上,脱禁铜于人间。既往修来,收因结果。辟纑织履,早谐夫夫妇妇之仪;堕珥遗簪,免脱暮暮朝朝之苦。人之所愿,天不可诬!

仲弥性与杨韵的关系虽然亲热非常,然而他们亵渎上苍的行为,也是够可以的了!不久,仲弥性便带着杨韵远走高飞了。

当时,一王承可做湖州太守,他在一封书启中说弥性“方若歌别驾之功,闻已泛扁舟之揖”,意思是说弥性本来是到湖州做通判官的,却弃官隐遁于江湖了。弥性二十多年没有出来做官。

一直到奸相秦桧死后,弥性才有了出头之日,他的冤情才得到昭雪平反。随即,弥性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出守蕲春,后病死在淮东仪幕中。

蒋生

《庚已编》:蒋生,名唤,吴地人,年轻貌美,情质温雅。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蒋生以县学生领乡荐,北上应会试。走到临清地面时,已是日暮时分,便住在路边一户百姓家。

蒋生见这户人家的屋宇甚是整洁清酒,十分喜爱,于是在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