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情中贞(上)(13 / 17)

古今情海 笔记小说 30764 字 2个月前

然觉得奇怪,但也佩服她对主人的忠贞。有关方面见她衣食无靠,便赐给她粮食和布帛。后来,安贞也相继死去,县令让有关人员为她们主仆二人立了贞节牌坊。

盗不侵犯贞妇家

《建昌府志》:游氏,是别驾游秩宗的女儿。她生性聪颖敏慧,自幼随兄读书,凡是《孝经》、《论语》以及《诗经》《妇则》等书,无不诵记于心,遇事所触,多能引证。她十三岁那年,父亲病卧在床,她便朝夕不离左右,调治药饵。虽然家中奴婢成群,她也不让奴婢们伸手,而是亲自侍奉父亲,以尽孝心。游氏家族的人和她家所在的乡里百姓都称赞她是孝女。

游氏成年后,嫁给了同乡人黎闻甫。闻甫自幼父母双亡,靠着祖父、祖母活了下来。可是游氏过门后没几年,祖父便故去了。闻甫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终于抑郁成疾,撒手西归。

此时,祖母已年近古稀,而幼子才刚满二岁,游氏也只有二十三岁,家中的一切事情都落到她的身上。她孤独无靠,痛苦得只想与丈夫同去,七天七夜滴水没进。她父亲劝她说:“你自己死倒没关系,可是你的丈夫没有兄弟,他们母子相依为命,你若是死了,他的祖母谁来抚养?小孩又有谁来照管?你不如强忍悲伤活下来,把孩子教养成名,来使你丈夫未酬之愿望得以实现,这不比白白死掉要好得多吗。”游氏听从了父亲的劝告,遂节哀顺变,恭敬孝顺地敬养祖婆母,几十年如一日。又不辞劳苦地教育儿子,使儿子补为弟子员,名扬乡里乡外。后来,祖婆母谢世,游氏孑身操持家事,而且还总是把家中的余财拿出来周济生活困难的人,她的美好品德声闻遐迩。一天,有一伙强盗闯进了她的家,想抢劫她家的财产,当知道了她的姓氏之后,忙惊慌地互相悔恨说:“这就是那位饥饿时给我们饭吃,寒冷时给我们衣穿的大善人,我们怎么能忍心抢她家的东西呢。”于是,纷纷逃出了她的家门。这些话都是那些强盗被抓获时的供词。

吾宁有死不受辱

《情史类略》:朱小姬,名葵,字心一陽一。母亲怀她时梦见有人把一枚犀钗投进她的怀中,所以她的小名为犀。小姬祖籍苏州,她四岁时,在洛一陽一作官的父亲另结新欢,将她们母子遗弃了。此时,母亲体弱多病,加上家乡发生灾荒,母子无法生产,便辗转迁移到浙江的李,去投奔一个富裕的亲戚。这个亲戚姓王,是母亲的中表兄弟,他同情她们母子的遭遇,便时不时地周济她们一点。可是,好景不长。不久,王某在京城花钱买了个官做,便全家搬到京城去了。王某一走,朱家母女失去了依靠,生活更加艰难。为了活命,母亲不得已把小姬卖给俞家做妾,并更名为俞姬。此时,小姬才十二岁。小姬肤色洁白,容貌姣丽,很讨人喜欢。年幼的小姬已饱尝人世艰辛,心中抑郁着愁苦,所以嫁到俞家后,便常把自己关在屋里焚香鼓琴,以排遣心头的郁闷。她的琴声悲哀凄凉,闻者莫不伤悲。

后来,俞家迁到了杭州,这时的朱小姬出落得更加娇美可人,杭州的文人墨客无不知道她的芳名。当时福建名士郑翰卿正侨居西湖,夏日的一天,翰卿和友人陈伯孺正坐在湖畔长堤的绿荫中乘凉,突然,见湖面上荡来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一位红妆女郎,他们一看,原来那红妆女郎竟是朱小姬。翰卿早就听说小姬芳名,且倾慕已久,于是请她上岸,饮酒畅谈。翰卿在谈话中毫不隐讳地表露了自己的爱慕之心,小姬也敬慕翰卿名士风流,于是,两人越谈越知心,最后竟难舍难分,一同回到了郑家。陈伯孺耳闻目睹两人一见钟情的场面,即兴为他们写了一首诗:相逢刚道不魂销,抱得云和曲未调。

莲子有心张静婉,柳枝无力董妖娆。

春风绮阁流苏帐,夜月高台碧玉箫。

莫忆西陵松柏下,断肠只合在今宵。

郑翰卿把小姬带到家中住了一个多月,小姬仍恋恋不舍翰卿。一天,翰卿拿出一对犀角做的头簪赠给小姬。小姬一看,突然悟道:“这是我母亲怀我时做梦的征兆,这或许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