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余话卷一(6 / 15)

剪灯余话 笔记小说 26145 字 2个月前

我只有一死而已,岂能给你们这班猪狗做配偶?!’元兵大怒,就把她和手中抱着的一岁孩子都杀了,鲜血渗入地砖。从宋、元到今天,用沙石磨,用烈火烧,越见地砖光亮莹洁,同邑的人认为她的行为合乎道义而祭祀她。”

乌公听了这话,就问祠在哪里,贺仲善就领乌公到了祠庙,只见老鼠在残壁间穿行,青苔长满了空空的台阶。真是隆谷变迁,怨叹贞节的冤魂离今天太远了;时事变异,感慨只有破旧的祠庙还存在。乌公于是叹息说:“这是我做县令的责任。”就捐出俸禄,把学宫前水池边的祠堂修缮一新,又把节妇的影像刻在碑石的反面,还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刻在廊屋的墙上,读的人因为惊惧而毛发耸立,感动得涕泪俱下。这样,节妇赵氏的美名便得到了显扬。

乌公的儿子单名熙,表字缉之,特别崇尚风度气概,而且精通琴艺。他听到节妇的事迹,啧啧赞叹仰慕,作《贞松操》一首,并写成琴曲。一天晚上,天空中月亮明朗,夜色清凉,人声已静,乌缉之一人独坐在有窗槛的房中,正在按抚琴弦音位标识,调试琴弦,忽然,有一个美女从外面走了进来。乌缉之惊讶地问:“什么女子,竟跑到这里来?”美女向乌缉之道个万福说:“我姓钟,叫碧桃,是宋朝谭节妇的侍女。我的主母贞烈,天帝嘉奖她,已让她位登仙籍,现在临视南岳衡山魏夫人的处所,享受天上的快乐。天帝因为节妇的像留在下界尘世,担心以后世人会亵渎轻慢,就要派火神往下界取回,让像穿上仙服,戴上道冠而坐,藏入神仙的居处。文昌忠孝司说:像在孔子礼殿,已得其所,现在一定要取回,不免伴随狂风霹雷,这会惊吓宣圣孔子,不是重道尊儒的办法。还不如留在人间,让像永远激励鼓舞人们,这对于世风教化,决非小补,而有大益。天帝认为这个意见很对,就命令玄枢省下文丰都,让县学的土地常加守护,雷神巡视,按时稽查。后来地府的长官建议,认为男女之道,以远嫌疑为贵,县学的土地只可在外面卫护,若是节妇跟前的守护,应该起用旧人。因为我幸好没有什么罪孽,早先就侍奉主母,所以就授给我这个微薄的职位,让我侍卫。只是我到职以来,无处栖身,只好暂时寄居在学宫的土地祠中,随便厕杂在男神之中,很不便当,想请求在节妇神座帝边,另外设立一个牌位,题写‘故侍儿钟氏神主’这几个字,那么我就没有无处栖身之苦,而得到像燕雀那样的巢穴,使鬼有归宿,以免鱼龙混杂。如果承蒙您恤悯我,希望马上就做这件事。”

乌缉之答应了碧桃的请求,就问她:“节妇现在仙居南岳衡山,是否经常到祠中来呢?”碧桃说:“不来了。自从您父亲将祠庙修葺之后,只是临时来过一次。那一夜,万籁俱寂,月光照得像白天一样,我的主母俯视故乡,人事变迁而景物依旧,看着黄尘清水,土块草堆,禁不住有丁令威化鹤归停华表柱上的感叹!于是就拿出琴来,演奏了一曲《悲风》,我听了以后感到凄惨,眼泪像雨水一样滚落。主母对我说:‘你现在仍然淹留在鬼籍之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安慰你,你把纸笔拿来。’我遵命送上纸笔,主母就蘸润墨汁集古人诗句,成七言近体诗二十首赠给我,然后把笔扔向天空离去了。”乌缉之问道:“那些诗在什么地方?”碧桃说:

“我把它看作像玉壁一样宝贵。原稿不能给你,即使给你,那上面仙人所写的奇字和道家符字体,你也不可能认识,但我可以吟诵,你可以马上把它们记录下来。”诗为:

花压栏干春昼长(《唐音》温飞卿),清歌一曲断君肠(《唐音》沈云卿)。云飞雨散知何处(唐温飞卿),天上人间两渺茫(《鼓吹》宋邕)。已托焦桐传密意(《鼓吹》胡宿),不将清瑟理霓裳(《鼓吹》宏邕)。江南旧事休重省(《草堂诗余》李玉词),桃叶桃根尽可伤(《诗统》宋痒)。

魂归溟漠魄归泉(《三体》朱褒),却恨青娥误少年(《鼓吹》无名氏)。自是桃花贪结子(《唐音》王建),只应梅蕊故依然(《诗统》陈简斋)。风流肯落他人后(唐李白),哀乐犹惊逝水前(《鼓吹》许浑)。何事黄昏尚凝睇(《鼓队》崔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