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一再提到这一点,说在八十回后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例如在第二十六回,脂砚斋批语说,“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曹雪芹已经写得了,不光是一个构思,八十回后有一回的文字是写卫若兰射圃。什么叫射圃?就是满族他很讲究习武,除了像皇家要打猎,贵族家庭有时候也出外打猎以外,他们有时候还要在自己家里面的花园或者是什么场地练习射箭,叫射圃。第七十五回已经写了贾珍在宁国府天香楼下,邀请世家子弟和富贵亲友来射箭;在八十回后,曹雪芹又写了卫若兰射圃的文字,只可惜迷失无稿了,被借阅者丢失了。有人就好奇了,说这个在第十四回里只出现过一下名字的卫若兰,居然八十回后是个角色,还要射圃,那么这个射圃算个什么情节呢?他和里面其他的人物之间,有没有什么重要关系呢?哎呀,太重要了!因为我们在第三十一回又发现一条脂批,说“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配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就这么重要。第三十一回写史湘云在大观园里面走,她的丫头翠缕跟着她,然后就捡到了一个金麒麟。史湘云自己身上就戴着一个金麒麟,这时又捡到了一个金麒麟,而且这一回的回目很奇怪,叫做“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因为麒麟这个东西最后伏下一段事,什么事?就是有一男一女,最后他们白头偕老,共度残年。这个情节在后数十回曹雪芹已经写出来了。那么史湘云所捡到的这个麒麟,是谁佩戴的麒麟呢?就是这个卫若兰。后数十回卫若兰在射圃的时候所佩戴的那个麒麟,就是第三十一回里面的这个麒麟。关于这一对麒麟的事情,我下面还会给你细讲,这里不再枝蔓,但是我要提醒你,绝不能轻视第十四回曹雪芹所开列的这个名单,是不是?
前八十回中卫若兰只在第十四回里面这个名单中出现了一次。有人觉得很无聊,认为作者不知道怎么着,忽然攒出一个名字,就随便一写,并没有什么深意。这样的读者总是觉得,写小说嘛,怎么可能连笔下一个名字都打着那么多埋伏呢,你别总这么眼尖心细了,行不行?可我读《红楼梦》遍数多了,我就懂得,曹雪芹下笔,就有那么厉害,别人写的别的小说另说,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就是一部奇书。他似乎不经意地点那么一笔,出现那么一个名字,嘿,到头来,那就是伏笔,就有用意,他的手法就那么高妙,就那么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品出味儿来。他在第十四回写出那么几个王孙公子的名字,真不是废语赘文,都有他的深意。脂砚斋一再指出,曹雪芹的笔法是“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如常山之蛇,见头不见尾,见尾不见头,非常的蜿蜒曲折。所以《红楼梦》为什么是部伟大的小说?仅在设置伏笔方面,就非常了不起。
再来细读第十四回里的这句交代。如果说排在最后的这个卫若兰在八十回后都是一个重要人物的话,那么陈也俊这个名字,难道就是一个胡乱写出来的名字吗?又由于我在前面告诉了大家我的思路,从太虚幻境四仙姑和《枉凝眉》曲可以判断,史湘云和妙玉是并列的在贾宝玉一生当中起过重大作用的女性,那么既然卫若兰和史湘云有关系,我觉得我的判断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这个陈也俊,就应该是一个和妙玉有关系的王孙公子。“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我个人认为,第一,“王孙公子”不是贾宝玉;第二,很可能他就是陈也俊。
有红迷朋友问,你为什么非认定是陈也俊?第十四回那句话里,不是还有韩奇和冯紫英吗?韩、冯二位都写了家庭背景,写出家庭背景就起到点染的作用,可以让读者感觉到秦可卿丧事之隆重,那么,冯紫英在前八十回里暗出明出几次,看不出他和妙玉有什么关系;惟独陈也俊这个名字很怪,和卫若兰一样,没特别写出是谁家的公子,但又排在卫若兰之前,这个名字如果不是一个伏笔,实在没有写的必要,卫既然与湘有瓜葛,那么,陈只能是与妙有关系。
为什么说妙玉“不合时宜”?在那样一个社会,你出家了,带发修行了,你父母又双亡了,你自作主张爱上一个王孙公子,你追求彻底的恋爱自由,那是非常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