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办法就是用纸剪成一些人,或者用木头做成一些人,或者用布做成一些人,往其心窝、眼窝子,人的身体要害部分扎针,这叫做魇。这边你在代表这个人的纸人或者是木人、布人身上去做这个事,活的那个人就会形成反应,比如说就会疯狂,会不正常。康熙得到这个报告以后,忧喜参半。忧的是什么呢?闹半天,我立了一个老二做太子,居然就形成了这种局面,就有他的兄弟来魇他,这可真没想到啊!我儿子这么多,这还得了啊!喜在哪儿啊?可见我这个老二是被冤枉了,他被人魇了呀!当时这个胤?i被押回紫禁城以后,就没让他回到他住的那个毓庆宫去,就在上驷院,上驷院就是那个宫廷里面养马的地方,搭了帐篷,把他在那儿圈了起来。康熙就说,那我得找他谈谈,就把胤?i叫来谈话。忽然发现胤?i神志开始清醒,因为这个时候康熙已经派人去查魇胤的根源了,查到的根源是谁呢?在哪儿呢?就是老大,就是康熙的大儿子叫做胤?|。有人就问,说老大不是应该封为太子吗?为什么康熙不封他呢?就因为老大他不是嫡出,是庶出,懂这个意思了吗?老大不是皇后生的,老二胤?i是皇后生的,懂了吧?老大他不服气,他当然不服气了――我是老大啊?!所以后来康熙就查抄老大那个住宅,在花园里面挖出来了一些木偶,就是魇人的木偶,是蒙古喇嘛帮他弄来魇人的东西,这就证据确凿了。因此康熙就大怒,说闹半天是老大把老二给魇了,就立刻把老大给拘禁起来了。老大从此以后就一辈子被关起来,这个老大也很悲惨。老大这个镇魇老二的事被证实之后,康熙再找老二谈话,就觉得老二果然神志变得清明,就正常了,康熙说你看这不就证明他是被魇了吗?把魇物一去除,他不果然就好了吗?康熙就开始琢磨,恐怕这个老二就是冤枉的,好容易把他立为太子了,我不能够随便地把他废掉。后来康熙就在半年之后,第二年,康熙四十八年,宣布复立胤?i为太子。是不是很戏剧性啊?如果只是一废,这个故事也就不这么曲折了,人家还二立呢,第二次又立为太子,这个胤?i就又成了太子了。
宫廷里面的这样一些变故,这样一些情况,不仅是影响宫廷本身,影响到皇族本身,也影响到整个朝野,特别是会影响到官僚集团,影响到上上下下各级官员,也包括曹家。因此恳请你听我下一讲,我将给你讲到当时的统治集团的皇位之争,如何反映到了《红楼梦》的文字里面;而这对我们探究出秦可卿的真实的生活原型,就更为关键。
第六章 曹家浮沉之谜
上一讲,说到了康熙四十七年的帐殿夜警事件,这个事件的影响非常之深远。
宫廷里面的这样一些变故,这样一些情况,不仅是影响到宫廷本身,影响到皇族本身,也影响到整个朝野,特别是官僚集团,影响到上上下下各级官员,也包括曹家。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知道,曹家跟康熙、跟太子的关系太密切了,而且他们也无法把康熙和太子的关系择开。康熙在那么多年里面都这么信任太子,都培养他,大家已经习惯了;往往是康熙主持朝政的时候,太子就坐在他旁边,康熙问话,太子也问话,康熙发指示,太子表示同意,甚至还补充点什么;当然最后拍板的是康熙,但太子你能不尊重、不服从吗?如果康熙和太子没有在一起,那么往往是官员见了康熙以后,还要再去见太子,起码要去请安。当时所有官员都是这么想的:我要是对康熙好的话,对他效忠的话,我就得同时效忠太子,是不是啊?我效忠太子,也就意味着我效忠康熙,这俩人应该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必要两说的,我不能对他们采取两种态度。曹雪芹祖上,直到他父亲一辈,就是这么对待康熙和太子的。
康熙几次南巡,都带着太子一块儿到南方去。到了南京,到了江宁以后,不住在别的官员安排的行宫,就住在他的发小曹寅他们家。曹寅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的发小,发小是一句北京话,意思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小伙伴、小朋友,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跟曹家的历史有关系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母之一,而且是保母当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