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2)

“你卖?”栾也问。

“那我肯定不行。”李弘阔笑着说,“到时候雇两个年轻人,像樊青这样的。”

“雇年轻人简单,找樊青这样的挺难的。”栾也说。

樊青立刻转头去看他。

栾也冲他挑了下眉,微微一笑。

“我们樊青独一无二。”

樊青定定看了他片刻,低头拿起茶杯喝了一大口。

聊这么半天茶已经有点凉了,刚好压一压那股从心里窜上来快把自己点着的热气。

两人一直在工作室待到了傍晚才回去。后面几天,栾也就懒得再来了。用他的话说,神秘且热心的摄影师一般都不出门。

樊青反而挺忙的,几乎每天都得去一趟工作室。新的产品要设计、考察、制作……他现在都跟杨大姐学会造纸了。

采访那天来了挺多人,除了记者,还有市里镇里文旅相关的领导,一群人到处转悠,也不能怪李弘阔说话都有点结巴。

不过记者还是挺专业的,察觉到李弘阔紧张,马上换了方式,问的问题也和唠家常似的。从李弘阔为什么要创建不急开始,一直聊到现在的发展,人员的构成……

“这位帅哥也是工作室的员工吗?”聊到一半,记者自然而然转头看向一旁的樊青。“看起来很年轻啊。”

“……算是吧。”樊青迟疑了两秒,“刚接触一段时间。”

“你今年多大?”

樊青差点脱口而出差几个月十九,及时憋了回去:“……十八。”

“这么小啊。”记者说。

“刚考上大学。”旁边李弘阔补充,“学霸。”

听完这句,记者眼睛明显亮了。樊青都能感觉到她发现新切入点的兴奋。

“作为学生,是怎么想到要来学习造纸非遗这项技术呢?”记者问。“是因为喜欢吗?”

“……对。”樊青点点头。

也算吧。

因为喜欢一个神秘且热心的摄影师。

第55章

=

采访持续了挺长时间,除了工作室的人,还采访了下当地的领导。稿子出得倒挺快,两天后李弘阔就已经转发在朋友圈里了。

里面引用了栾也拍的几张照片,栾也不愿意署名之前,樊青一直担心对方把照片来源标注为一位神秘且热心的摄影师……

现在按照栾也说的,署名落了亦木。

摄影:亦木。

还有几张图片是记者拍的,除了一些造纸的过程,还拍了一张工作室人员的合照,樊青站在最边上,不苟言笑,看起来很严肃。

“挺帅的。”栾也评价,“青年企业家。”

樊青退出文章:“青年企业家已经去培训了。”

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波记者,市里的省级的都有,李弘阔刚开始还会紧张,后来发现大家问的问题都差不多,就开始能够凯凯而谈了。

栾也猜得没错,看得出当地对这个事儿也挺重视的,还邀请李弘阔去参加一个非遗传承和文旅结合的研讨会。和各地老师交流学习先进文旅理念,再作为优秀传承人,聊聊自己的发展历史和见解。听起来非常高大上。

会议地点在市里,时间还挺长,一去就是三四天。走之前李弘阔修修改改写了四五页发言稿,不知道有没有用上。

他一走,店里就只能让樊青和杨大姐看着,人多的时候栾也也会过来充当半个导购,以及待在工作室喝茶的吉祥物,一袋就是一天,一直到晚上杨大姐关门。

绝大部分人都是刷到视频来打卡的,门口拍照不收费,但多数人都会进来买点东西。

樊青刚给一个客人打包好纸灯,转头,两个小姑娘拿着相机问栾也能不能合个影。

他立刻想往那边走,但是下一秒,栾也点了点头,冲着镜头比了个耶。

樊青停住了。

小姑娘开开心心拍了个合照,和栾也道谢。

“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