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在三朝里由极盛到湮灭的种种“真事”,也压缩到特殊的“假语”系统里,使文本呈现出迷离扑朔而又大可考据的状态。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妙玉在林黛玉和史湘云的联诗后面,一气呵成续出二十六句,前面十八句暗示出荣国府的衰败,但接下来两句是“钟鸣拢翠寺,鸡唱稻香村”,这两句就生动地写出在整个贾府被皇帝打击之后,荣国府及其大观园的其他部位都是非正常状态了,却有两处例外,一个就是拢翠庵,依旧晨钟阵阵,一个就是稻香村,仍旧鸡鸣不止。
拢翠庵为什么还可以那样呢?因为妙玉不是贾氏家族的成员,当然她会被查,前面有伏笔,当时请她来是下过帖子的,这个帖子肯定被抄出来了,因此得查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毕竟那时候是皇帝恩准贾元春省亲的,拢翠庵是为省亲过程里必须要有的行佛事这个环节而建造的,妙玉是以主持佛事这样一个堂皇的理由下帖子请来的,负责查抄的忠顺王就是对妙玉收藏的古玩名瓷乃至她本人垂涎,一时也不好关闭拢翠庵将她牵连到贾政的案子里去。李纨和她的儿子贾兰幸存,根据我前面的分析,你应该理解其原由了。
当然小说里不会写是因为太上皇帝肯定过贾珠,所以查抄荣国府才不动她,很可能是写到皇帝认为她尽心守节,又与贾政的罪行无关,网开一面,荣国府包括大观园抄个底儿朝天,独许稻香村保留原样,允准李纨带着贾兰且在那里居住,以后再迁出去置房另过。
前八十回里已经透露出来,尽管李纨确实有不少优点,对弟妹们很慈爱,对下人比较宽厚,她也会写点诗,品味也不算俗,但是一涉及到花钱,她就很谨慎,甚至可以说相当吝啬。她之所以去跟王熙凤对话,引出王熙凤关于她月银二十两的訾议,就是因为王熙凤觉得,作为大嫂子,领着弟弟妹妹们玩玩,成立个诗社,十天半月聚会一次,能用掉几两银子,你都舍不得出,你还来问我要银子?王熙凤表达这些意思当然都以开玩笑的口气,可是玩笑话里面也有真意见。李纨在经济上她是很算计的。
她为什么要算计?大家想想生活当中的那个马氏,她能不算计吗?她必须得算计,她得给自己留后路,不要说这个家庭遭受打击时她得有后路,不遭受打击,曹继续当江宁织造,她也得留后路,因为她之所以留在那个织造府里,是因为婆婆李氏还在,李氏活一天,她作为大儿媳妇就得在那个空间里侍候婆婆一天,李氏死了,她就没有道理总住在弟弟弟媳妇家里了,她就应该挪出去住,到那个时候,她手里没有充裕的银子,怎么应付以后的生活?她必须第一,努力培养自己的儿子,让他将来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官职,第二,积谷防饥,多多益善。曹雪芹既然是参照马氏的情况来塑造李纨这个形象,在前八十回里就透露出她的吝啬,是可以理解的。八十回后,在我现在所讲到的,九十一回至九十九回这个情节单元里,荣国府遭遇皇帝的第二波打击,巧姐因为未成年,允许近亲把她领走,她的狠舅王仁,把她接出去以后,居然就把她带到妓院,应该就是前面写到的妓女云儿所在的锦香院,卖给鸨母。当时妓院是会买未成年的小姑娘的,买来先让你干杂活,养大了就逼你接客,那是惨无人道的。刘姥姥和板儿进城,发现这个情况,追踪到妓院要救巧姐,鸨母就要他们交纳赎金,他们哪里有那么一大笔银子呢?他们遇到了贾芸和小红。
贾芸和小红早就离开荣国府在社会上自立了。于是一起商量,自然就形成一个思路,就是在这危机时刻,可以去找李纨贾兰,他们手里有银子啊,巧姐是李纨的堂侄女、贾兰的堂妹,大家一直在荣国府里生活,至亲啊,难道还会不拿出银子来吗?但是万没想到,贾芸贿赂看守荣国府的,属于忠顺王指挥的兵丁,混入里面,潜进大观园,摸到稻香村,见到李纨和贾兰,可能开头李纨对巧姐落入火坑也表怜惜,但是贾芸提出拿银子赎取,李纨就不言声了,贾兰就表现得非常不像样子,甚至会说,她亲舅舅做的事,我们管不着,心非常之狠,母子二人见死不救、一毛不拔。贾芸苦苦哀求,竟仍不能软化李纨贾兰之心,贾兰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