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公主一方面悉心照顾着加蓝公子,一方面派出了手下得力的护卫去双莲府上帮手,替双莲护住燕语。原四公主,现在的刘御史,也私下动作,派人去保护燕语,却重点关注骊唯的一举一动,她可不相信这位名不副实的第一公子真能眼睁睁的看着燕语生下庶长子。其他和双莲交好,或是本就忠心于双莲的人也都行动起来,双莲不在京都,就由她们来守护住她的夫郎孩子,决不让小人再得意。
相比其他人的惋惜,骊唯却觉得颜归小产才是常理,不该位卑者得到的,总会失去,颜归如此说是人为,又怎会没有三分天意?至于燕语,他便是容不得庶长子又如何,先出生可不代表什么,也不表示就能获得更多。而他更没有蠢到在这个时候出手,不但不出手,他还要确保这个孩子平平安安的生出来,健健康康。
于是,在暗流涌动的时候,骊唯提出回府居住,并带着陪嫁过来的护卫小厮帮着守卫府上安全,第一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名声素来很好的骊唯做出这个举动后,获得了不少赞扬,觉得他这般贤良大度,双莲再冷着他也的确是不该了。
而对骊唯真实品性略有了解的人却都紧张起来,尤其是青离,无法阻止骊唯回府的他只能多分出一些精神看顾燕语,不让燕语和骊唯有所接触。万幸的是,骊唯也没有接触燕语的意思,许是为了避嫌,许是出于别的目的,他只负责府中守卫问题,其他的都由着青离打理,没有趁机夺取管家权的意思,做足了姿态。
见骊唯如此,青离虽还不能放松,但也有了喘息的余地,燕语更是一心护着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如此,留守京都的双莲的男人们倒是达成了一种默契,无论目的为何,他们现在都希望燕语能够顺利生产,为双莲诞下第一个孩子。
而随着燕语临盆日期的靠近,双莲也坐不住了,上了奏折,恳请回京一趟。
正和心腹大臣商议海运一事的肃元帝心情正好,见双莲言辞恳切,想着她已经失了一个孩子,这个快出生的孩子不能再有散失,便大笔一挥,成全了双莲。
得知双莲将回京陪燕语生产,青离立刻忙了起来,倒不是为了争宠,而是做好准备迎接他的主子回府。骊唯倒是心思动了,却没有轻举妄动,现在的情况宜静不宜动,想着双莲并非对他无情,不过是为念蔺的事迁怒于他,如今也该消了。
臣子的动态自然及不上帝王的动态受关注,尤其是当肃元帝提出将开放海运列为新国策的时候,不单是凤国沸腾了,其他三国也坐不住了。要知道降天女帝在位期间最为出众的功绩就是海运,凤国当时的国力光是靠海运这一块就足以碾压其他三国。但海运在降天女帝驾崩后因不知名原因渐渐没落,更在第四代凤帝手中成为禁忌,从此,海运退出了政治舞台,只民间还有商家悄悄坚持不甘放弃。
如今肃元帝改变国策,决定重新将海运拿到明面上来,可想而知会引起多大的波澜。凤国本就是四国排行首位的大国,再有海运这一利益难以用数字计量的资本,其他三国怕是又要回到开国初期备受碾压的境地。但肃元帝却大方得很,邀请鸣国熙国派使团过来一起讨论开发海运的事,凤国再强,也需要友国相助。
青国被肃元帝华丽丽的无视了,鸣国熙国都没对此提出异议,毕竟青国今非昔比,再不是当初的青国,哪有资格跟他们分一杯羹。青帝倒是忍得住,没有想方设法的争取商讨开发海运的资格,只专心打理青国国事,闲时教导太子吕彪。
在三国动起来的时候,鸣国却发生了谋逆案,更有宫廷内侍受人指使给秦立下毒,意图毒杀了他直接夺权。初登帝位的秦立却是早有准备,以极为狠辣的手段尽数斩杀了卷入谋逆案的皇子公主,断了他们的血脉,于血流成河中坐稳帝位。
这场谋逆案牵连甚广,到了最后,秦立的兄弟姐妹竟只剩下了一个五岁左右的稚儿,其余人或是被推出午门斩首,或是被迫一碗毒药自尽,或是在充军流放的过程中病死。他们的家人也死的死残的残,没有留下一条血脉,统统绝了香火。
总之,腥风血雨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