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返回皇城,愿用一生孤独来偿还自己欠下的债。肃元帝正好在气头上,见李鳞这么说,当即大笔一挥,准了李鳞的奏折。随后肃元帝还下了一道旨意,言辞犀利的指责李鳞不孝不悌不忠不义,不配身上一切荣耀,即日起剥夺她皇室身份,贬为庶民,到了东北要塞,只能从火头兵开始做起,任何人不得徇私。
李鳞接了旨意,在肃元帝派来的名为护卫视为监视的侍卫的护送下,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皇城,不顾刘琉的呼喊哀求。双莲等人在城门口送了李鳞,只愿她能早日振作起来,妞丫更是红了眼睛,抱着李鳞不肯让她走,怕这一走就再无见面可能。但李鳞心意已决,又有帝王侍卫在一旁看着,妞丫只得万般不舍的松了手。
双莲给了李鳞一个拥抱,告诉她,无论发生什么事,“灼日小队”都会等她。
李鳞走后,刘琉一蹶不振,抱病在家休养,清颜衣不解带的照顾,没有半分怨言。而在这个时候,慧元郡主暴毙而亡的流言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皇城里传播开来,据说慧元郡主不是被李鳞和刘琉气死的,而是遭了毒手才会惨死当场。
这下毒之人心机狠毒,不但拆散了一对鸳鸯,还让李鳞一夕之间家破人亡,更是背负了万千骂名退走东北要塞。而昔日的“鬼见愁”刘琉也在这样的算计中一蹶不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复起的可能了,何况她也遭了帝王的厌弃。
流言纷纷,人们不知这个消息最先是从谁那里开始传播的,而那也不重要了,因为眨眼的工夫,流言已经传到了城外,正向全国蔓延开来。有人猜下毒手的人是太子,他嫉恨慧元郡主,想要斩草除根,这才使了毒计让李鳞背黑锅。有人猜真凶是清颜,她不甘心苦心经营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全李鳞和刘琉,便下了毒手。
如今刘琉人是废了,但至少守在她身边的人只有清颜一个,再无他人来争。
而在流言传播得最凶的时候,肃元帝发话了,指**元郡主的确是气急攻心才会猝死当场,这一点,已经由数个太医证实,总不能每个太医都是无能之辈吧?
既有整个太医院的脉案作为证据,又有帝王的话语,说慧元郡主是遭人毒手的流言在没有新一步证据的情况下,便理所当然的消失了。而刘琉却对这个事上了心,慧元郡主的身体的确不好,但依着当时的情形,慧元郡主怎么也不可能是被她和李鳞气死的。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只要她找到这个原因,李鳞就有可能回来。许是终于找到了支撑,刘琉振作起来了,按时上朝,哪怕不受待见也坚持着。
这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刘琉还真查出了一丝蛛丝马迹,却惊讶的发现这模糊不清的证据指向的人竟是肃元帝。刘琉不敢相信,便是清清楚楚的证据摆在眼前,也有很多种可能,未必真的与肃元帝有关,何况是这样模棱两可的所谓证据?
但继续查下去的刘琉越发慌乱了,尤其是当她从多年前安插的暗线那里了解到一个秘密后,对肃元帝的疑心不可避免的加深了。慧元郡主信任爱重的嬷嬷年轻时曾有过一个孩子,但那孩子还没生下来就死了,好像是为保护年幼的慧元郡主流掉的。也是因着这个原因,嬷嬷才会特别受慧元郡主信任,颇得几分体面。
而这个嬷嬷明面上是瑞玉公主的人,实际上却是肃元帝送到瑞玉公主身边的眼线,被瑞玉公主送给慧元郡主后,嬷嬷就成了肃元帝放在慧元郡主身边的眼睛。
慧元郡主死后,嬷嬷悲伤难抑,一头撞死在了棺木上,全了这一场主仆情分。
现在看来,却是讽刺无比,刘琉已经起了疑心,但却没有证据,嬷嬷也死了,且她怀疑的人是她的父亲,是凤国的帝王,龙椅上的主人,她又能如何呢?刘琉大概能明白肃元帝为什么要杀慧元郡主,却不能原谅他这般利用她和李鳞。她心里清楚,无论真相如何,李鳞这辈子都不可能原谅她了,而她也将失去此生挚爱。
这叫她如何能接受,如何能不怨,如何能不恨?她是不能拿肃元帝怎么办,但她却可以成为“鱼刺”一般的存在,日日都让肃元帝寝食难安。她是御史,是号称“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