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2 / 4)

毒凰来仪 肃元帝时候 5626 字 2个月前

将军和当地官员却想了更多,东北将军当下就去找了双莲,却被拒之门外,说是要招待首领,请他改日再来。

朗哩身死的真相和游牧民族覆灭的消息一同传回了皇城,肃元帝知道双莲干的好事后,竟是大笑了三声,连说了三个“好”,也不知他是怒还是喜。骊清却有些心惊,心惊于双莲对朗哩的看重,及她这般狠辣决绝的报复方式。朝堂又吵了起来,多是指责双莲罔顾军纪擅自出兵的行为,言明她这么做实在是太过暴虐,若不惩治一番,怕是会让凤国迎来又一个“蛇将”,还请肃元帝下旨捉拿双莲。

“蛇将”是凤国第六代帝王的爱将,生性暴虐,嗜好杀戮,却得帝王看重,便越发的有恃无恐。直到这人犯的杀罪太多,受上苍惩罚疯了,才被帝王厌弃。

第二百六十六章 返身归朝

而受了厌弃的“蛇将”却不甘心如此,也越发的疯狂,竟险些弑杀了君主,被曾经极度宠爱他的君主处以车裂之刑,抛尸荒野,不得善终。但也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蛇将”死后不久,凤国第六代帝王就大病了一场,死前唯一记着的就是派人找回“蛇将”的尸身,说要“蛇将”葬在他身边。而没等人把“蛇将”的尸身找回来,第六代帝王就驾崩了,没有留下遗诏,引起了又一场腥风血雨。

因第六代帝王正值盛年,不想过早的立下太子,就一直拖着这事,死前也没有留下明确遗言,说要把皇位传给谁,更没有派心腹大臣草拟遗诏,也就是说每个皇子公主都有机会夺得皇位。当时的大皇子占着“长”,五皇子占着“贤”,六公主占着“嫡”,都有一争之力,但六公主却选择了出嫁,自动退出争储风波。剩下大皇子和五皇子博弈,最终却是两败俱伤,叫生母卑微的三皇子夺了皇位。

这三皇子城府极深,一招出手便定了胜负,废了大皇子,囚了五皇子,其他皇子也以各种名目死的死伤的伤,唯独六公主置身事外,得以善终。三皇子早年是个霸主,将凤国的版图扩大了不止一倍,逼得其他三国只能对凤国俯首称臣。

但大凡明君霸主到了晚年,都会做那么一两件糊涂事,这第七代帝王也不例外,晚年时宠幸一农家女出身的妃子,为这个女人不惜迫害太子,废掉皇后。皇后伤心而死,太子幸得六公主护持,这才逃过了暗杀,隐姓埋名的活了下来。

而后,第七代帝王越来越荒唐,为宠妃建造所谓的“凤楼”而耗尽了国库,闹得民不聊生,尸横遍野,叫青国抓住了机会,兵临凤国,险些一举灭了凤国。

若不是当时的大元帅违抗皇令私自调兵遣将,御敌于外,凤国怕是就要亡了。

但好不容易躲过亡国危机的凤国,又因大元帅被第七代帝王以叛国谋逆之罪处以极刑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间起义,外敌虎视眈眈,凤国岌岌可危。这个时候,是六公主站了出来,手持先皇遗诏,于大殿之上废掉第七代帝王,扶太子登位。众臣这才知道第六代帝王不是没有打算,而是早就选中了六公主,可惜六公主无意皇位之争,只想与相爱之人相守,这才跪求第六代帝王收回了成命。

但第六代帝王到底遗憾,便留了一手,给了这封遗诏,让六公主好好保存,若他死后,新皇不德,可持遗诏废掉。六公主和三皇子关系一直很好,但事关国家大事,她也只能忍痛出手,废掉他的皇位。太子登基后,一条白绫赐死了第七代帝王的宠妃,又追封了自己的母后,在六公主的帮助下,迅速坐稳皇位。

至此,凤国解危,在第八代帝王的手上重现辉煌,压得青国毫无喘息余地。

凤国之危,追根究底都是第六代帝王没有留下传位遗诏的缘故,而“蛇将”在这里面充当的角色,又是一个主要的诱因,若非他恃宠生娇,又怎会气病了一代霸主,更为此受累而死?当然,人们这么想,多多少少有迁怒的意思,毕竟帝王无错,有错的只是臣子,所以,史书上记载的“蛇将”是一个极为不光彩的形象。拿“蛇将”比双莲,这人的用心不可谓不险恶,就差说双莲祸国殃民了。

而覆灭一族的事,又是双莲亲自犯下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