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2 / 5)

毒凰来仪 肃元帝时候 6395 字 2个月前

百官哭泣,他们的君主去了。太子红了眼睛,便是刚才还恨熙帝偏心的王爷们也咬住了唇,他们的父亲死了。人死百恨消,何况熙帝待几个皇子还算公平,他们的心也不是石头做的,怎会不难受?太子自是最伤心的那个,因为他的父亲到死还在想着他,一心为他。

熙帝驾崩,举国哀悼,人一死,便是做过的错事也弱了几分罪过,人们纷纷念起了他的好。而不可否认的是,熙帝的改革,给熙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人们的日子的确过得比以前好。记起了帝王的好,便对刺杀熙帝的贼子更多了几分怨恨,他们的君主竟被宵小夺走了性命,这如何能忍,定要抓出此人碎尸万段。

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力彻查熙帝遇刺一事,而之前暗卫们就已经有眉目了,只是因为兹事体大不敢草率,又遇上了熙帝驾崩,时机不对,便没有上报给新帝知道。如今新帝命令下来,早有线索的暗卫在反复求证了后,交上了调查结果。当晚,御书房就传来了一声咆哮,伺候的跪了一地,生怕惹来新帝怒火。

第二天,熙国新皇宣布向鸣国开战,以报杀父之仇,原来刺杀熙帝的人是鸣国来的杀手。秦立自然否认此事,但丧父的熙国新皇却不肯相信,执意开战。

第二百七十五章 环环算计

凤国因太子病危一事陷入诡谲风云的时候,熙国因先皇死于鸣国来的杀手手下而向鸣国宣战,鸣国无力辩驳,一时半会也寻不到有力证据来证明己身清白,加之熙国已经集结军队就快要向鸣国边境进攻,鸣国无奈之下,被迫应战。熙鸣两国之间将有一场大战,凤鸣熙三国的联盟关系岌岌可危,稍有不慎就会全毁了。

三国联盟关系一旦毁掉,影响的是三国的未来和根基,故被太子一事弄得心力交瘁的肃元帝不得不打起精神调解,希望熙国新帝能先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这事的可行性和真实性,不要中了真凶的计。秦立也在私下里跟熙国新帝通信,言明自己没有刺杀熙帝的必要,三国联盟稳定,海运一事步入正轨,正是大好发展的时候,他又怎么会自毁长城?好,便是他心思歹毒,又怎会如此行事不慎?

不慎到留下如此清晰的证据给熙国,等于直接向熙国认罪,说人就是鸣国杀的吗?再蠢的人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吧,真如此,不是傻子吃屎,越吃越臭吗?

有肃元帝的调解,秦立的自白,熙国太后也私下劝说了新帝,此事仍有蹊跷之处,万不可草率行事,当小心谨慎才是。三方劝说让沉浸在丧父之痛的新帝冷静了下来,也觉得此事疑点甚多,为免真凶浑水摸鱼,便决定给鸣国一个证明清白的机会,假如最终的结果还是指向鸣国,就不要怪他倾全国之力来报父仇了。

秦立做过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满朝文武的动态也一并掌握在他手中,熙帝不是他指使人去杀的,也不是有人背着他去做的,所以他并不担心最终的结果会对鸣国不利。但为了防止贼人陷害,他还是小心了几分,派出手下最得力的暗卫去调查,争取抢在熙国行动前先一步拿出证据。但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鸣国北边忽然闹起了蝗灾,百姓民不聊生,无粮可食,大批流民流窜,更有人带头起义。

秦立只得分出精神召集大臣商讨治理蝗灾一事,以最快速度拿出救灾方案并派心腹大臣去救灾后,他又召见了最信任的武将,派这人带领精兵镇压起义。

诸事烦乱之际,秦立派出的暗卫却带回了不好的消息,暗杀熙帝的人的确是鸣国民间的一个杀手。跟众人想的国家阴谋不一样,此人动手却是为了私仇,而他是熙帝的私生子,熙国新帝同父异母的兄弟。据说熙帝年轻时曾微服出游,进入鸣国边境的时候遇了洪灾,被一农家女所救,共患难了一段时间,也有了肌肤之亲。灾后,熙帝本想带此女回宫,却因为当时熙国兵乱,不得不快马赶回去。

回去之后,熙帝理所当然的忘掉了此女,后宫佳人众多,他又只看重皇后。

不过是一段露水情缘,虽也有共患难之情,但到底进不到熙帝心底,但男子薄情,女子情深。熙帝忘了此女,可此女却记住了他,不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