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休息个大半年再出海,先住广州。五郎信里也让我过来帮着你点,初来乍到,身边还是得有信得过的人才行。”
听到五郎信里提他,砚冰惊喜不已。
“恩师还有没有提点?”
自他考中进士正式成为赵白鱼的门生便喜欢称他为恩师,时常自喜。
“五郎还说广东宗族势力强大,敢与官府对抗,而且远离京师,一旦出事他也鞭长莫及。既是天高皇帝远,又是法不责众,宗族虽是团体,说到底还是百姓,还是民众,就算成百上千人聚集且持械威胁,也还是百姓,行乱党之事而不能以乱党处置。我时常落脚广州港,熟悉当地宗族,也有不少江湖朋友,便让我来帮你堤防着点儿。”
砚冰:“我没得罪宗族,他们不至于和官府作对。”
魏伯:“防患于未然,早做准备。”随即话锋一转,“你准备替林大翻案?”
砚冰讶然:“您知道?”
“码头和商人消息流通最快,从他们那儿听来的。”魏伯道:“林大杀妻案是近两年最出名的奇案,林氏宗族坚信林大无辜,谈家人肯定就是他怒而杀妻、割其头颅泄愤,要他为枉死的谈氏女偿命。兼之偷人艳情、头颅下落不明等怪情,似乎还有宗族争斗搅和其中,自然关注度奇高。”
第113章 番外传灯
次日,底下人飞奔来报:“大人,清远县而来的人证于半道上被劫匪所害!”
砚冰急问:“没留活口?”
衙役:“老仵作因胸口存放开尸刀具,挡住致命一刀,留有一口气,正在医馆里养伤。”
砚冰:“保证人活着,寻些人去出事地点查访,看能不能找到杀人凶犯的线索。”顿了顿,他又问道:“清远县派送人证过来时,可有官差随行?”
衙役:“有,都死了。”
砚冰脸色严峻,将人遣退,而这时魏伯从后头走上前说道:“清远到广州一路不算遥远,民风彪悍但我记得附近没什么贼窝。而且官差押送,谁还敢上去明抢杀人?连官差都杀,恐怕奔着灭口去的!”
砚冰若有所思:“谁灭的口?灭口目的是怕我翻案,谁最害怕我翻案?”
魏伯:“谈家人?谈家认定就是林大害死谈氏,一直要他偿命,任何偏向林大的查案方向对他们来说都是偏袒、收受贿赂,谈家和陈氏宗族交好,特地召集不少的陈氏村民围住县衙门口逼迫县令速速断案。我记得一年多前,此案是前任知府陈明主审,陈氏村民还想故技重施,包围知府衙门,哪料陈明就是陈氏宗族里出来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被遣散回去后,谈家人不肯善罢甘休,似乎托关系到广东提刑,广东提刑出面才算结案。而今你翻案,若查明是冤案,那广东提刑也脱不了干系。”
砚冰:“案子虽判错,可人没死,冤案没捅到京都府去,舆情仅限于广州,即便翻案,朝廷顶多责罚广东提刑,贬谪了事,何苦杀人灭口?”
光是朝廷问责、贬官就足以令这些地方官狗急跳墙,问题是太急切了。
判错冤案的下场和杀人灭口被查明的下场,其严重性不可相提并论,他不过是透出准备复审案子的风声,怎么就到杀人证的地步?
能做到广东提刑的人不可能这么沉不住气。
“可若不是广东提刑所为,又是何人所杀?”
魏伯:“谈家人?”
“谈家人虽是官宦之后,却落魄到需嫁女度过难关,哪来通天的本领去杀人?又何来胆子、有何理由灭口?”砚冰愁眉不展,想不通缘由。“除非此案通天,另有隐情。”
魏伯想了想便说道:“我寻些江湖朋友打探,很可能是找地痞流氓或道上杀手灭的口,能探到消息就能顺着线索摸到真相。”
“麻烦魏伯了。”砚冰也是有些束手无策,随即想到件事便询问:“您刚才说两年前有陈氏村民帮谈家人包围县衙?为什么陈氏村民愿意帮谈家人?”
魏伯:“林大被卷进命案之前,陈氏宗族和林氏宗族发生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