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1 / 2)

夏大海走过来,唯唯诺诺地劝夏槐:“小槐,他说的没错,别,别把自己搭进去。”

他们一没钱二没势力,如果夏槐真被抓紧大牢,恐怕后半辈子只能在大牢里度过了。

宋嘉见夏槐依旧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也没接着劝,只将那些人捆绑好,准备打包送到衙门。

那些家丁神奇地没有挣扎,在他们看来,与其挣扎被打,不如顺势被送到衙门。

他们不像冯老太他们这些泥腿子,听到衙门就怂了。只要有钱有权,有时候送去衙门不过是窜门罢了!

送这些人的路上,宋嘉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打听清楚。

原来,冯老太一行人的粮水、银钱和户籍被张村长他们偷走后,冯老太强打着精神带着;老夏家一行人一路乞讨,好不容易捱过了灾难,抵达临安城。

没有银钱、户籍的难题再次困扰老夏家一行人。

然而冯老太却劝他们不要着急,一副她有办法解决的模样。

老夏家虽然不大相信,但也别无他法,只能靠着草根啥的又捱了两天。

第三天的时候,冯老太递给他们一些银钱,然后没有户籍的情况下,他们竟然真的进了城!

还不等他们高兴,便发现冯老太不见了。

他们找疯了,差点把华亭县翻了个底朝天。才在一日碰到去街上采买东西的冯老太。

冯老太见到他们先是一喜,而后就是惊慌,匆匆忙地想要溜走,结果被夏桥他们围得死死的。

这才将前因后果说与他们。

原来,冯老太把自己卖给别人当了奴隶。按理说她值不了太多银钱,毕竟年纪一把。

但冯老太这人也有几分本事,竟然将那人忽悠地不仅买下她,还给了老夏家方便,放他们无户籍也能进华亭县。

夏桥等人听了差点没急死,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赚钱赎回冯老太。

可冯老太明面上答应,实际心里不乐意。她不想一大家子为了赎她过得太苦、太累。

如果真的要这样,她宁愿赚来的钱给他们自己花。

可如果她直接说,肯定更加走不掉。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等老夏家放她回去,她一连几天都没再出府门。这可给老夏家急坏了。

老夏家一家子不是傻的,多少能猜到冯老太的心思。

可猜得到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接受,于是找上了买家。可买家竟然狮子大张口,分明是八两银子买下的,却要五十两才放人。

如果他们真有钱,也不至于让冯老太卖身给他们换钱了。

所以,两伙人就打起来了、。

夏槐默默听着,心里却无比心酸。五十两她不是没有,但是今天这个事,她必须要给冯老太、给老夏家一个交代。

她要告诉冯老太,他们值得信任。要告诉老夏家,有些事,不用银钱与势力也可以摆平。

来到衙门外,此时正好是正午时分,好些人家家中已升起炊烟,准备做晌午饭。

还有些做饭早的,已经在午睡。

而华亭县的杨县令便是后者。

当鸣冤鼓响起时,杨县令吓得从卧榻上差点没摔下来:“怎么回事?”

立刻有守在门外的侍卫慌忙回禀:“回县令老爷,好像是,好像是有人敲鸣冤鼓...”

杨县令此时尚且带着起床气,脸色不大好地站起身,整理好仪容推门而出:“走吧,去瞧瞧。”

第210章 四拍惊堂木

等杨县令浑身附着起床气来到衙门外时,看到的便是一个柔弱的姑娘,纤细的胳膊抡着棍子,朝着巨大的鸣冤鼓一下又一下地击打。

好笑的是,她身后躺着一串歪七扭八、满脸是血的人。

这一幕本该是严肃与可怕的,可杨县令什么可怕的事没见过?所以压根不怕,反而还觉得这一幕说不出的滑稽。

起床气散了不少,杨县令扬声咳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