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啊三哥,你也知道,这玩意不好弄。而且我们老板手底下,也不只我一个卖粮的。总要给其他兄弟们一口饭吃的。两个月一批,已经是极限了。”

刘三有些失望,但是他也知道,肖青予说的是实话。

“行吧。但是大妹子,你一旦有货了,一定第一时间给我。这样,价钱上,我给你各长一毛。”

其实,跟在黑省比,玉米面每斤多卖了两毛,而大米和白面,他是多卖了三毛的。

只不过他留出了个

“那就谢谢三哥了。”

其实肖青予猜到了,京市这边的粮价一定是高过黑省的。只不过她自从来到这之后,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绊住脚步。还没来得及打听。

当然,这个打听,并不是在黑市上,随便找一家或两家能对比出来的。

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人家,才能对比出来。

现在刘三主动涨了价,她也就不提了。

不过明年开始,如果是一月供一次货,那价钱还是得调整一下的。

肖青予拿到钱后,在黑市上随便逛了逛,买了些菜和肉,就准备回大院做饭了。

路过门卫处的时候,站岗的士兵拦住了她。

“嫂子,有你的信。”

“谢谢啊。”

因为报社也在京市,只不过是在另一个城区,属于那种,亲自去的,话有些远,但寄信的速度却很快。基本上两三天就能到。

肖青予拿过信,轻轻捏了捏,里面有硬硬的手感,猜想应该是记者证,肖青予有些开心。连回家的脚步都加快了不少。

到家之后,肖青予没有着急处理食材,现在外面已经开始凉爽,食物也不像夏天那么容易坏。

肖青予先打开信封,入眼的便是一张记者证。

里面还附带着一封信和50块钱。

信中的内容大概是,报社下个星期二,要举行一场作者见面会。

其实编辑和肖青予两人已经通信有一段时间了,就是没有见过。如果可以的话,她希望肖青予可以参加。

肖青予倒是对这个活动挺有兴趣的。

多见见其他的作者,聊聊天也好,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灵感。

她拿出信纸,开始写回信,表示如果当天没有其他事情的话,一定会到场的。

然后走出家门,将回信放到了门卫处,并拜托他们,如果有信差来送信,帮忙把自己的回信寄出去。

晚上肖青予想要包些饺子,所以中午她只短暂的休息了一会,就爬起来剁馅、和面了。

张延清晚上回来的时候,还带回来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张延清那个一直在外地出差的二叔回来了。所以他们明天也要回大院一趟,让肖青予见见二叔一家。

张延清自然也调了个休。陪着肖青予一起回去。

肖青予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既然选择结婚了,那么张延清的家人就是自己家人,只要对方不是没事找事,不好相处的人,她都十分愿意亲近。

于是第二天一早,两人就起床了。

肖青予将张延清姐姐给自己买的衣服穿上了。没办法,这套衣服太过正式,她平时在家属院根本没有机会穿。今天这种场合正合适。

等到两人收拾好了,来接他们的车也到了。

这可是老爷子专门派来接肖青予的,张延清只能说是沾了媳妇的光。

自从有了孙媳妇之后,张延清这个大孙子,在老爷子的眼里就不香了。

两个家属院的距离并不远,很快,小汽车就停在了小楼的门口。里面的人听见了声音,纷纷出来迎接。

今天张延若两口子也回来了。

肖青予下车后,走到众人面前,挨个打招呼。

“爷爷、爸、妈、姐、姐夫。”

“哎!”

“爷爷最近身体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