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片刻,他认真道:“世间还有很多事远比女儿之情更重要,还记得你十二岁那年长安外闹饥荒的事情吗?饿殍满地、易子而食,此等人间炼狱的景象,我不愿再见。”当然这些和他与萧承野和离关系不大。
谢少淮:“至于殿下,殿下他有能力平叛西北三州十几年的战乱,也是能为我大周江山社稷做贡献之人,不该困在长安。”
“好了,等忙完新政的事情,我带你去琢州找小殿下,”谢少淮淡淡说罢,添墨,认真道:“莫要再哭了,出去把门带上。”
青松揉了揉红着的眼睛,虽然没听懂公子说为何要和殿下分开,但似乎明白了公子为何要去什么彼州了,他抽噎着关上了门,看着书案前眉心紧蹙的青年,心里还是心疼的紧,“好……”
殿下也是的,说走就走!
-
三年后,长安城。
四月初长安的好多桃花梨花都开了,满城飘着香味。
青松赶着马车,从宫里往原先梁王府的方向走:“公子,您是不是还惦记着梁王殿下呢?都三年了,新政推行完也有一段时间了,您之前答应带青松去琢州看小殿下的事情还记得吗?”
青松说着,回头看了他家公子一眼:“还算数吗?”
轿子内,谢少淮一身玄绯交融的官袍傍身,发髻也梳得规整。
今日是年前派去各个郡县收税官员回长安的好日子,新政推行了三年,一年的效果比一年显著,去年收粮是前年的两倍,今年则成了六倍,折钱三十亿。
谢少淮心情不错,但听青松这么一说,心间难免泛起一阵酸楚。
挥手之间,三年的光阴已去,自上次收到梁王府送来的书信,也有半年之久了,萧澶也有一个月没给他回信了。
“那么多问题,”谢少淮掀起侧边的帘子,放眼看去,长安的街道翻新了三次有余,原先仅供两辆马车穿行的道路,此时四通八达,足足多了十几条街道,来自西域的各种工艺品、稀罕物件现在琳琅满目摆满的小市:“殿下近年战功赫赫……我倒是听闻卫将军有意再给殿下寻一位王妃。”
谢少淮淡淡道:“我和殿下那点事,陈芝麻烂谷子,不提也罢。”
说起孩子,谢少淮心情便有些沉重了:“至于阿澶,确实应该去看看他,涿州不比长安,那孩子喜欢念书,上次写信过来还说想来长安住上一段日子。”
青松也经常给小殿下写信,公子疼他,便一起送去了,小殿下每次都回他呢,那字迹叫一个娟秀:“真的吗!”
说起小殿下,青松立马把撮合他家公子和梁王殿下复合的事情抛在脑后了,主要是提了这么多年,他家公子丝毫不为所动:“那把小殿下接回来也行,琢州那么远,公子不去也罢。”
谢少淮:“……”
谢少淮:“你的主意倒是变的快。”
青松嘻嘻笑了一声,“说来,卫将军给梁王殿下介绍姑娘的事情,怎么会传到长安来?还传的有理有据好像真的似得。”
这件事青松一个月前就听说。
谢少淮抽了抽嘴角,“谁知道呢。”
两人说话间,便回到了原先的梁王府,只不过现在不叫梁王府了,改成廷尉府了。
“到家了公子!”
第51章 思念
谢少淮的生活简单, 自从新政推行完之后、他任职廷尉以来每天都是定点上朝下朝,晚上回来看会儿书,生活中唯一的乐趣, 大概就是看西北梁王府每月寄来的书信。
不过这月西北传来军报,说预备在六月中旬出征漠北,想来萧承野忙了,便顾不上寄萧澶的信。
晚上, 谢少淮在院子里看书, 青松陪着谢少淮,一边清扫院子里的花瓣, 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谢少淮说话:“公子, 今日晌午的事儿您记得吗?”
青年惯爱穿素衣,眼下一袭青衫罩在身上, 三千墨染了的发垂在肩头,就这么捧着一本书, 倚在美人靠上, 时不时吹来几片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