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2 / 3)

,宋疏云在京城混不下去了,便跑回老家打点后路,当我们看不出来么?我猜啊,他肯定给徽州上下各级官员都封了大红包,还把贿赂巴结说成赈济百姓,装得一副心系黎民苍生的模样,真是可笑。”

探子露出迟疑之色,说道:“那宋疏云是不是趁机贿赂徽州官员,小人头脑愚笨,实在看不明白。总之,宋疏云这番陈词之后,众官员都满口答应下来。宋疏云当即命人取出银钱和账簿,逐一分发给各级官员。小人借着倒茶的功夫,偷看了一眼那账簿,账面上把各个款项算得清清楚楚,毫厘不差。第二日天亮,各级官员便自行安排下去,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秦守晏眉头一皱,说道:“难道他们当真是大公无私,爱民如子,要为百姓做好事?”

探子说道:“似乎似乎确实如此。那徽州知府还在酒宴上说:‘秦家军南下征战,把我们都害得好苦。徽州自古以来民富官穷,若没有宋大人这场及时雨,咱们的城墙桥路还不知道要烂到什么时候。’小人离城之时,就已看见徽州城门下搭起大草棚,近百名石匠木匠正搭灶开饭,看样子是真的要修筑城墙。”

秦守晏冷笑道:“知府大人竟敢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他脑袋上的乌纱帽也戴不久了。但将军府掌权之后,陆陆续续任免了不少州县官员。我记得有不少将门人士在徽州做地方官,怎么不出面驳斥?”

探子说道:“一来宋疏云搬出了皇帝的名义,大家以为大将军也点头同意了,自然不会违抗。二来即便有人怀疑,白花花的银子流水价送到眼前,哪里有往外推的道理?大家面上不说,心里都想做出点政绩,以后好步步高升做大官啊。”

秦守晏听了这番话,心里不由憋闷,本以为抓住了宋疏云结党营私的把柄,谁知竟变成给宋疏云歌功颂德了?转过身来,向李代嘉问道:“小龙儿,当真是你派宋疏云去徽州做散财童子吗?你做这桩大善事,怎么不跟我商量一声?我怎不知你如此有钱?”

李代嘉心脏怦怦乱跳,面上轻描淡写,说道:“上一回赏梅花宴,我派去接待江南富商的官员收到不少礼钱,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索性都转交给我了。我拿这笔钱左右无用,索性交给疏云去徽州做好事了。”他一边说话,一边借着衣袖遮掩,以指尖在蒋仙亭的掌心写道:“速速飞鸽传书。”

蒋仙亭立即回道:“传给谁?”

李代嘉写道:“太后。”

蒋仙亭会意,缓缓后退几步。众人心思都不在他的身上,他便悄悄奔出寝室。

秦守晏听李代嘉竟然承认,心里一惊,看了一眼秦克阵,隐隐觉得不妙,又向那探子问道:“你方才说此事造福一方百姓,又说此事对我将军府大大不利,究竟不利在什么地方?”

探子说道:“这就是小人的一点揣测了。宋疏云等人一面分发银两重建徽州,一面雕版印制无数张大红榜文,大街小巷贴得到处都是。榜文中说道朝廷大力援助徽州,皇帝和大将军爱民如子云云。又请戏班排戏,拼命颂扬朝廷恩德。徽州老百姓深受触动,当地乡绅连夜赶制万民伞,为皇帝和大将军盖生祠。这岂不是岂不是”眼珠子在小皇帝和大将军身上来回转动,弦外之音溢于言表。

秦守晏登时心跳如雷,暗想难道小龙儿打的是那种主意不!小龙儿怎么会在背地里干那种坏事?立即说道:“宋疏云他们做了好事,自然要扬名立万,那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秦克阵始终眉头紧锁,沉默不语,这时才开口说道:“阿晏,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徽州突然拿出这么大手笔,闹得沸沸扬扬,声势浩大,叫其余没有赈济银的州县看在眼里,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秦守晏说道:“但小龙儿帮忙救助徽州百姓,到底也算是一桩善事啊。”

秦克阵的黄金面具泛着冷光,说道:“徽州人是高兴了,那徽州以外的万千百姓,又作何敢想?咱们秦家军南下路上战火涂炭,造业无数,这一点我不会否认。但国库空虚,咱们可没钱去救助天下百姓。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咱们要么就一毛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