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势力早年便自有聪明人瞧出了帝心,但不敢说往明面上。直到十三殿下与祝家嫡小姐结姻,才正式摆到了明处。

太子一党察觉,纵有心,却因陛下的私心而无力,只能搞些小动作。

尚中丞与大公子书房议事时,便会感慨:“终究是帝心。三殿下虽有才,却是个极有有其主见的,心思难以揣测。其实若是能扶持性子与之相似的十三殿下上位,对我们反而最有利。”

尚中丞至今能在朝堂上稳占十数年,便讨的中庸之道,不站队,各方交好。他教导嫡子也是如此。

将幼子送去边疆,一去数年不召回京,留一脉在外。任长子教其为官之道,守住尚家的百年根基。留二子任其自如自在,何尝不是一种老谋深算?

外人皆道大公子聪慧栋梁之才,可谁又知晓,那无才的二子焉不幸福?婚嫁随自己欢喜,一生衣食无忧,此生注定富贵绵远。

大公子曾说:“昔年十三殿下年幼,自觉他性子不错,是能结交之人。可随时日渐长,人心渐变,方知十三殿下苦的是没有娘家势力,否则也不是那个安稳称王的性子。”

尚中丞满意点头:“你要学会的是识清身边人的心思,无人是一生不变的,人心最是难以揣测,因此也少去结交。能与你知心之人,不定是与你有利益一致之辈。”

“父亲,听说三殿是个大智慧之人。虽傲气,可是性子却不乖张多变,渐有帝王相。”

“三殿下早年看似与你无过多关心,但暗地里恐也是分析了数次。毕竟你要拜官,有我与王家护着,人至三十岁拜相也无不妥。所以,你是块香饽饽,是个有野心的都想啃上一啃。这便是你的底蕴与傲气。”

“儿明白。”

尚中丞虽未说明,却也提点了大公子,他用不着讨好哪一位皇子,他背后的势力并不比皇子差多少。

尚大公子深虑许久,在见到王氏替他寻的两个美妾时,终是下定了决心。

石榴中树(12)

十三殿下身上有三殿下的影子,温文如玉翩翩公子,因此陛下也宠十三殿下。但倘若见到三殿下本人,你方能知,谁才是真正的翩翩公子。

可这两年,那公子沾上了一种毛病,是男人皆会有的通病,好美人。

虽是好色,却也不淫,三殿下在名声隐有胜过太子殿下之时,却也因色而民心失利。

尚大公子关在书房里时,便在揣测,这可是那位殿下的一种掩护色?太过高调易出事,三殿下本就深得帝心,何尝不引来他人嫉妒?

约的是明庄楼,那是胡京最昂贵的一家酒楼,美食佳肴能胜过皇宫。

三殿下好食,便时常去。

尚大公子带着美婢去时,三殿下仍在锲而不舍挖主厨。“你若上我府上,我定许你万亩良田,千亩大宅,美婢数十。”

主厨许是与三殿下相识许久,便笑道:“三殿下说笑了,这明庄楼一年给我带来的收成都不止你说的那些。”

料来这主厨也是明庄楼的当家。

三殿下摇着纸扇叹口气。

眼尾余光瞧到了尚大公子,便热情招呼:“是益哥儿来了哟,快过来坐。”热情又不失客气。

“见过三殿下。”

尚大公子缓缓走过去。

三殿下的视线又渐渐落在他身后带来的两个美婢身上,眼睛儿都亮了。

瞧着他这般神色,大公子倏忽间忆起,幼年间,每与三殿下相遇时,那个真正温文如玉的俏公子……

人心易变,谁也不知未来会是个怎样的性子。

一切,只为了更好的生存于这世道间。

大公子微敛眸色,掩去泄露的心思,与三殿下把酒言欢。

他们自也时常因十三殿下的关系吃酒喝肉闲聊,但也因着那关系,私下见面不常多。

三殿下微叹:“我那十三弟,这番没来,真当是可惜了。”

大公子捧场:“确是略可惜。不过,十三殿下忙着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