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近中秋,今日便是陛下的寿诞,行宫的晚宴,外国使臣和朝廷重臣皆要出席。
太成行宫东侧的永彰宫外,通传报门的小公公细着嗓子扬声通传:
“殿下,晋王求见。”
妆镜前的少女青丝垂坠,望着镜中那张姣好的芙蓉面,她眸光恍惚微散,不知在想什么。
正要为她盘发的侍女轻轻唤她,“公主,晋王又来了。”
“不见。”傅瑶光似是回神,凉凉说道。
她话音落下,外间的侍女便出去传话,打发通传的小太监离开。
“公主这阵子对晋王一冷下来,宫里那些人,连送去那边消暑的例冰都少了许多。”
傅瑶光闻言望向说话的侍女,她本就是明艳至极的长相,又是宫中最受宠的公主,性子素来娇纵,这一眼轻飘飘瞥过去,方才说话的侍女膝盖一软。
“殿、殿下,是琼珠多话了,琼珠甘愿领罚。”
“罢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罚俸半年,以后该说的、不该说的心里都有数些,你且退下吧。”
傅瑶光收了目光,倦倦地说道。
她宫里这四个一品侍女,对她素来都是忠心的,琼珠年纪小,不够稳重,方才那话也不过是知道她往日待晋王亲厚,还没转过来弯罢了。
莫说琼珠,连傅瑶光自己都还没适应。
她本来从京城禁宫的宫墙上跳了下去,再睁开眼,便又回到刚及笄那年,伴驾出宫随行来到太成行宫避暑。
想来是她识人不清,死得太惨又太过不值,连地府阎王爷都不愿意收她这个眼瞎心盲之人。
傅瑶光纤长手指摆弄锦盒中的南海鲛珠,这是南边琉国送来的贡品,一颗可抵千金,父皇得了这么一盒子,后宫嫔妃一人一颗,剩下的全给了她。
父皇素来待她好,她母妃是岭南徐氏的世家女,她出生时,父皇已逾不惑之年,许是老来得子,如珠似宝地爱她护她,前几年幼弟出生后,徐氏晋升贵妃位,她在宫中日子愈发舒坦。
这么好的日子她不要,非要去招惹谢瞻。
想到谢瞻,傅瑶光抿唇叹气。
这几日她都没见谢瞻,若是以往,她定是日日都要去谢瞻的住处,看看他那边有没有什么短缺不周的,自己好给他添至周全。
前世行宫里,她便如此。
是以后来她说自己心仪谢瞻,人也早就是他的了,阖宫上下竟没有一个人不相信。
她这几天想了许多,前世他兵临京都,从北地边关一路长驱直入,许多州府甚至是不战而降,这般筹谋,绝非一年两年之功,只怕他在大乾京都为质,私下便已经纵横谋划多年。
重生的前一日,谢瞻还陪她一起去跑马,她马术不精,那匹马儿忽地发疯,谢瞻纵马疾追,将她带到自己的马上。
他将她环在胸口,傅瑶光偏头偷偷看他温润漂亮的侧脸,心里怦怦地跳不停。
那天他带她看了什么玩了什么,她全都不记得,就记得最后回到行宫时,他将自己抱下马时,她环住他,贴在他耳畔低声告诉他:
“谢瞻,等父皇寿宴,我就告诉他,我非你不嫁。”
她眸中星星点点,映在谢瞻温和的面上。
他拂过她鬓边微乱的发丝,声线温柔地像月夜下的淙淙山泉水。
“好,子慕此生决不负公主。”他当时说。
子慕是谢瞻的表字,他的语气虔诚至极,只眸光灼灼,是他少有的失礼。
他素来不会这般直白地盯着她瞧。
傅瑶光自幼时就喜欢追着谢瞻跑,十余年的倾慕终得他这么一句话,那一晚上,傅瑶光心底的欢喜压都压不住。
但毕竟纵马疯玩一天,到底累了。
她睡下后,一场南柯大梦,等再醒过来,她便已经是从宫城上决然纵身的傅瑶光。
那个一心爱慕谢瞻的小公主,前世死在十八那年的宫变,今生,或许死在了十五岁的行宫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