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接触,他发现徐璎很有主见,凡是她退让的地方,绝不可高兴太早,定是有利可图,总能在别的地方让他补偿回去。

若是她不想,谁也不能动摇她的想法。

刘绪喟叹一声,道阻且长啊。

孙婉芸被通知调入中书,没有正式名分,但担任中书舍人职责。

这个消息砸到头上,孙婉芸震惊不已,眼眶通红,在一众羡慕的目光里喃喃:“我何德何能……”

“看来陛下是很喜欢你了。”

多少士子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十几载都不一定能进中书省,孙婉芸不过在陛下身边几个月,就去到那样重要的地方,众人看得眼热。

孙婉芸惊喜过后便是担忧,她知晓,以她的身份去到中书省不会得到好脸色,然思及陛下对她的厚爱,她深吸一口气,握拳道:“我不会辜负陛下期望的。”

奉旨办事,前途不可限量。

众人达成共识。

冬闱最终名单放出,高筠位列第一,惊煞众人,原本有人酸溜溜地嘀咕:“莫不是陛下偏私……”

然而面试题目一流传,那声音立即就消失了,并非是良心发现,而是想向高筠讨教其秘诀,因为除了高筠得优,其余二十四人连个良都没摸到,能中全凭运气好,竞争不激烈。

高家一时间,熙来攘往,车马盈门。

同时,倡行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气的圣旨按了印章,正式发布,考中冬闱的人家预备大摆宴席,好好庆祝,得知旨意,默默取消了安排。

不过还是顶不住高兴,连皇帝身边的小宫女都能一步登天,他们更加不担心没有出头之日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许铺张浪费,那做慈善总可以了吧。

为了贺喜,各家想出主意施粥,建善堂,各类行善之举层出不穷。

刘绪把筹集银两修建宫室的事情告诉百官,共同商议过后,还是不情不愿地捐款,个个郁闷不已。

真是破了天荒,上朝还要自己掏钱修建场地。

而冬闱中选的人家看准机会,主动投诚,拿出大半积蓄,其他人一看,别人都几百两几百两地往外捐,自己只出几十两也太寒碜了,勒紧裤腰带,咬牙跟着捐献百两有余。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关注一下周边人家,看谁在这个时候违令大鱼大肉,奢侈无度,反手就是一个举报,既分了罚银,心里也平衡许多。

禁令发布以来,连孙卓都没有抓到一家违规的,全被别人抢先一步,尽数检举完了。

徐璎看到日见充盈的国库,默默无语。

有了钱,工部开始干活。

由于资金是众筹的,来源都记了名字,用处也要登记,便是块小石头铺路都记得清清楚楚,透明公开,工部和户部压力倍增。

百官都盯着,这根木头价格贵了,便质疑是否为贪墨,那里买少了,又指责偷工减料,万一没修好,日后修缮,岂不是又要他们出钱!

最后,徐璎征调全国成婚三年且有孩子的女子到幽州修建宫室,包食宿,有工薪。

所有事情忙完,徐璎终于抽出时间考虑进入荟萃阁里的二十五个人,她的本意是群英荟萃,萝卜开会,结果一不留神,还是进来了几个如张可前这般的人才。

徐璎苦思冥想,决定找借口调走他们。

事不宜迟,年还没过完,她就给荟萃阁第一批成员下命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们应当去百姓中间多看看,多观察,百姓有百姓的智慧,要多多学习,同时体察民情,了解民生之苦,相信你们回来以后,会有不少感悟。”

荟萃阁二十五人收到命令,一头雾水,干坐着琢磨半日,摸不透女帝意图,于是邀了其他人到魁首高筠家共同讨论。

高筠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以为,这是陛下给我们的考验,只有通过考验彰显其能,陛下才好给我们安排具体职务。不过并非是表面所言的了解民生之苦,应当与陛下的政令相联系,这样便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