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消停了一段时间,徐璎正感到奇怪,这时候就看到请求调动赵应中等人的奏疏。

他们认为赵应中资历太浅,经验不足,时常误解各部条令,应当去地方上历练十二年再回来,并列举御史台内多位官员,他们都在何处做出什么样的成绩云云,赵应中他们也不能破例。

赵应中可能听到风声,徐璎才看完,宫女就进来传话说赵应中求见。

徐璎放赵应中进来,她还没想好要不要应准这份奏疏,赵应中已经扑倒在地,痛哭流涕地高声道:“陛下,微臣资历浅薄,不能胜任当前这份职务,请陛下允准微臣去州县,从实务开始学习。”

被别人挤出去,还是自己主动放弃,后者更体面一点,而且也能博得陛下好感,让自己以后的日子好过些许。

赵应中得到消息,大感不妙,来不及深思熟虑便匆匆跑来表明态度。

“你真的愿意离开幽州?”徐璎问。

赵应中垂首道是,他早已悔不当初,最开始就不该胡话,妄议朝政,更不该接受征召。

见赵应中瑟瑟发抖,徐璎发现不止是百官有阴影,赵应中的阴影也不小,再待下去恐怕要崩溃。

“那好,你就去帮我盯着州县吧,要求还是一样的,每天十个问题,按月呈交。”

反正到了地方上,她也没空查验真伪,对赵应中来说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

徐璎觉得自己很体恤了,结果赵应中闻言两眼一翻,晕死过去。

“太医”

第53章 外放

“一点小错,改正便好。”

赵应中被抬到旁边的小隔间里, 几个太医连走带跑地过来拜徐璎,徐璎急声道:“这时候就别那么多虚礼了,救人要紧。”

老太医颤颤巍巍地爬起来去看赵应中的状况,观面容, 抽出赵应中的手腕摸脉, 静默良久, 几人依次上前摸了脉象, 确定无误,这才过来跟徐璎说赵应中是没休息好, 惊惧交加之下昏了过去。

徐璎松了一口气, 没事就好。

太医给赵应中扎了针,蠕动嘴唇,小心翼翼地说:“陛下, 心病还须心药医, 赵郎君郁结在心,长此以往,恐是短命之相。”

徐璎陷入沉思,她记得赵应中来的时候还活蹦乱跳, 激情四射, 这才没多少天,怎么就蔫儿成这个样了。

半晌以后,赵应中幽幽醒来, 徐璎想明白他的顾虑, 跟他说:“你放心, 我会派遣孙卓送你去州县, 并下命令, 你身处何地, 何地的官员就对你的生死负责,若有意外必定追究到底。”

赵应中苦着脸,动了动嘴,想说能否不做这得罪人的活计,而皇帝却是恳切地望着他,十分感动的模样。

“当初我就是看中那篇《论女医》,知卿身怀报国之心,无惧他人眼光,正言不讳,这才邀卿入朝,这要去了州县,我还真是舍不得……”徐璎感慨道。

赵应中闻言浑身一激灵,猛地折身坐起,目光如炬,精神抖擞,堪称医学奇迹。

“陛下,微臣愿做陛下耳目,为您清扫州县上的阻碍。”赵应中翻身下床,伏首受命。

徐璎呆了呆,见他没事了就关切几句后,派人送他回家,莫名觉得赵应中他是一刻也不想再待在幽州。

一段小插曲过去,徐璎回来看吏部的奏折,发现他们提议增设临时职位给读书士子,以便增进士子对政事的了解。

徐璎仔细端详,越看越眼熟,放下折子,她一拍大腿,“这不是实习吗!”

吏部还提出士子考中后可以参考实习经历,提前授官。

而官学的学生则强制要求去实习,没有实际处理过政务的学生不能参加官学设置的选拔考试。

徐璎看得有点害怕,实习都出来了,学分还会远吗?

第二天上朝,徐璎将吏部的这项新提议单独拎出来让众臣讨论,出乎意料的,没有多少反对之声。

不过想来也是,真正反对的人还没有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