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2)

只听陛下道:“原本给太后冲喜,是要由子女来做的,但朕那二弟命薄已先去了,且去岁宫中又才选了秀,是以朕思来想去,便想到了四弟身上。一来,他是太后抚养长大,虽非太后所出却胜似亲生,亦是太后心头牵挂之人;二来,四弟也到了年纪却一直未纳元妃,此番虽然匆忙了些,倒也可以将四弟的终生大事给办了。是以……”

陛下说着,又望回阿慈身上。

阿慈全然是被说得懵了,她半晌才回过神来,讷讷地问:“是以陛下的意思是?”

“朕自诩还算是个开明的人,事急从权,也不论端王妃是否还在服丧了。此番便由朕作主,让你二人奉旨成婚,如何?”

阿慈只觉脑袋“嗡”地一片空白,没有一丝情绪,反而只剩下了不知所措。

她是愿意嫁给高羡的,但不是在这种时候,在这样的境况下,以这种缘由。

“端王妃?”

陛下又问了一遍,可这一回阿慈还未答话,却听外头忽然响起一宫人急急忙忙的声音,大呼陛下。

李公公前去开门,只见那宫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当下痛哭流涕道:“陛下饶命,太后娘娘,娘娘她不好了……”

“咣当”一声,陛下还未起身,高羡已先站起了身来。

他面容难掩急色,就要上前去问那宫人,不慎才碰落了几上茶盏。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太后娘娘她,不好了……”

……

阿慈再回仁寿宫时,那一众嫔妃早已退到了门边去,个个皆是哭哭啼啼的,往里头太医等等见到陛下入内,也是齐刷刷跪了一地。

听闻太后是在陛下走后不久,渐渐才睁的眼。

几个老嬷嬷高兴坏了,又是喊太医,又是打发人去请陛下,可太后却仿佛只是回光返照一般,不说话,唯独侧过头环视屋子一周,微微抬起一根手指,指了指衣架。

那衣架上挂着一串念珠,正是太后时常握在手里的那串。

掌事嬷嬷会意,将那念珠取来给她。

可谁知太后拿到念珠之后,还不等那些去请陛下请太医的宫人们走出仁寿宫的门,竟又微微叹了一声,闭上了眼。

而这一回再闭上眼,就见她握着念珠的手,斜斜地滑落到了床榻一旁。

掌事嬷嬷喊了两声,不见人应。于是她又几乎是颤抖着,伸手去探了一探她的鼻息。

这一探,顿见掌事嬷嬷突然扑通跪地,大哭一声:“娘娘!”

满屋妇人这才察觉,跟着接二连三地跪到地上,恸哭起来。

直至陛下驾到。

阿慈随陛下来的这一路,一直握着高羡的手。她坐在小车上,借那大袖的遮挡,将他的手紧紧握着。分明片刻以前,他们还在御书房里听陛下说什么冲喜的事情,转眼竟得知太后驾崩了。

她在十岁那年失了父亲,知晓高羡此时此刻该有如何悲痛难当,可话语多么苍白,她也唯有这样握着他的手,仿佛能予他以自己所有的力量。

高羡一直强抑着,双唇紧抿,一言未发。

连同这一日之后,阿慈有好一阵子,每每见到他也仿佛是丢了魂儿似的。

太后发丧,阿慈一连在宫中住了好几日,直至钦天监择了日子,将太后与先帝合葬于陵寝后,阿慈才回了白雀庵。

白雀庵仍是她走以前的平静,仿佛她离开的这段时日,外头虽然举国哀悼,这里却是与世隔绝一般。

她每日里仍是晨起洒扫做早课,听众位师太释经论道,入夜便居于房中抄书念佛。日子过得宁静而平凡,与此前毫无二致。

只是唯一一点与过去有所不同,阿慈闲暇之时,不知怎的总要想起太后来。

那一日太后走时,她虽然跪在角落里,与宫中众嫔妃们一道哭丧,却也无意间见到太后搭在床沿上的那只手,正握着那串念珠。后来听身旁的那些嫔妃们说起,阿慈才知那是太后短短的回光返照之际,唯一指了让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