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个大家都没有应酬,不需要做戏的周末,沈文澜神清气爽地吃着李念琛做的早午餐。他弄了杯满是透亮冰块的美式咖啡给沈文澜配他自制的Egg Benedict,从底部的英式松饼到顶上的荷兰汁全是他一手包办,用黄油炒过的蘑菇代替了菠菜叶被夹在煎培根和糖心蛋中间,这份餐点营养丰富且口感富有层次,一口吃下去整个人都被幸福感包围住了。

打工时学会做这些的李念琛说这是上次水浦蛋的回礼,他走的是“量大管饱”的美式路线,见沈文澜吃得高兴还不停问她要不要再来点。沈文澜被这碟不知是英式还是美式的早午餐吃得心满意足,连昨晚的事也不再与李念琛计较,只是顺带一提,警告了一声“下不为例”就作罢了。

李念琛见目的已经达到,便愈发蹬鼻子上脸,跟她要求浦江一日游。不知道毕业以后能否找到工作的沈文澜曾经想过去考导游执照,干脆把他当成是多年来的第一个游客,带着他满上海乱转,可惜城市建设一日三变,许多景点和路线都已经不同了。

傍晚开车路过一间高中的时候,周末还不得不为了冲击高考到学校里补课的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走了出来,原本垂头丧气的模样只消过一条马路就能变得眉开眼笑,沈文澜忆起自己曾经的苦难岁月,忍不住羡慕李念琛在传说中平均智商低下的美利坚读书,必定是傲视群呆的“省力又省心”了。哪知经过李念琛的忆苦思甜,她才晓得原来不管在哪国,想要出人头地都不是容易的事。教育制度或许有优有劣,但古今中外成就大事业者所历经的苦楚都是相若的。

李念琛思维的跳跃性犹胜文风诡异的沈文澜,正谈着人生主基调呢,立刻就被学生们围着的小吃摊吸引住了,拉了沈文澜下车去看。沈文澜只好不顾将近三十的高龄,杀入层层叠叠的女学生包围圈,才看到油锅里浮浮沉沉的东西,“油墩子啊,我都好多年没吃了。”

李念琛对制作油墩子的过程很有兴趣,站在一边看了许久。做油墩子的模具是金属制的一个椭圆底扁扁胖胖的开口柱状,连接着一个长把手,做的时候先用淀粉糊铺个底,把红白萝卜丝塞进去,再浇一层淀粉糊包裹住,然后放进油锅里炸,炸到定型以后把半熟的一个倒出来,再做另一个,等下一个油墩子也能从模具里获得自由了,上一个也就差不多熟了。李念琛看着老板节奏紧凑地一个接一个地做着,他偏过头,小声在沈文澜耳边说:“能不能跟老板商量一下,过会儿让我也试试看?!”

沈文澜哭笑不得地看他一眼,在一圈女学生的心心眼中鄙视这个没有金发碧眼作名片也仍旧吸人眼球的假洋鬼子,“买两个让你吃吃倒还可以考虑。”

油炸这种伤身但香口的烹饪方式在任何国度都是无往而不利的,李念琛津津有味地吃完了沈文澜买的油墩子,然后跟野营篝火烧烤棉花糖的美剧男主角一样舔着嘴要求“some more”,令沈文澜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