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补眠,沈文澜看着镜中的自己,女人一过二十五,会有一种无论如何自欺欺人都难以掩饰的老态。梳妆台上排列得整齐的护肤品是最尖锐的嘲讽,须知道女人最先开始老的不是皮肤,而是眼神。全世界的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打败衰老,但事实是,衰老只是一瞬间的事,在你没有防备的时候发生了。而这世上,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比一个被人宠着的傻婆娘更叫人羡慕的了。

通常熬夜的结果就是补眠到下午,之后夜幕迅速降临,仿佛生活中的白天越来越少,黑夜越来越多,由此推测,那永葆青春的老不死吸血鬼必然也是个夜猫子想出来的。沈文澜站在阳台上看着渐渐沉下去的落日,伴着归鸟的呼唤声收着晾干了的衣物。

很多人都以为沈文澜如何通透,其实也只是把自己研究得比较好而已,但是人,即使是面对自己,总还是诚实得有限。人看自己,犹如看玻璃器皿里的酒,无论用多沉澈透明的玻璃装载,终究只是看了一个多少有些扭曲变形的象,所以我们常常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自我价值也始终在于“实现”而非“发掘”。

沈文澜少年失怙,对于一个早慧的少女而言,一刹那的成长并不是太难适应的事情。为了应对失去父亲宠爱的失落,沈文澜用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赞扬带来的满足感代替,同时也可以回报方萍对自己的养育,一举两得。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她也曾一路过关斩将,一些规模不大的科目比赛中也曾有过当年关公温酒斩华雄一般又快又好的战绩。然而彼时她还不太了解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律――越是看重,越是失常。数以万计的考生备战高考,对于出身普通的孩子们来说,这是唯一的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就像是在跳高比赛里跳得很远一样,总有人用尽全力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而沈文澜正是其中之一。

上大学以后有人问过她,难道她连半点坎坷也承受不起吗?其实她也没有如此娇气,人也不会承受不起坎坷,真正令人承受不起的,是期望。每个孩子都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过“我要出人头地,赚大钱,让父母享福”之类的话,沈文澜也不理例外,而唯一例外的部分是,她会因为做不到而感到愧疚。

元宵佳节,看灯猜谜吃汤圆缺一不可,但随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情渐渐淡去,那些拖着兔子灯满世界跑的孩子们也渐渐隐于记忆中了。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把霓虹灯当作应节的灯,诗中的“灯树千光照”不知有没有如今的满城灯火来得美。这世上以夜景着称的城市有许多,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灯光却只有一盏,未曾找到的仍在人海沉浮,曾匆匆一遇过的,今安在?

心态决定了人的老少和悲喜,像是沈文澜这种从“少年老成”一路老到现在的,自然很难有那种没心没肺的快乐。饶是如此,沈文澜也不曾像这样长久地低落过,她只觉得有些东西被什么压制住了,闷在心口,呼吸吐纳间都是沉重,她意识到了什么,就像孩童贪玩去偷看猛兽的巢穴一般,只是微有骚动,她就警铃大作,立刻躲回到安全的世界中去了。

这晚是元宵佳节,和过去的十几年一样,沈文澜还是和方萍两个人在家过节。养一个人高马大的女儿有一点好,就是过节的时候不用担心烧了一桌好菜两个人吃不完,方萍往女儿碗里夹着菜,叮嘱她留点胃口吃汤圆。

她们吃的当然是本地做法的鲜肉汤圆,皮薄馅大一包汤,咸鲜口味的汤圆之所以能成为特色,一则是因为其他地方少见这种做法,二则是并不是那么容易为人所接受。沈文澜就从来不怎么喜欢肉汤圆,总觉得软糯的皮子咬开之后应该像广告里那样,有芳香馥郁的芝麻、枣泥、花生之类的柔和浑厚的甜馅慢悠悠地溢出来才对,怎么会是一包肉汤伴着酥而不散的肉丸子呢?然而人们根据表面做出的猜测与事实真相截然相反的情况却比比皆是,小到一颗汤圆,大到一个人,一种思想,足见“出乎意料”往往是因为“固步自封”。

元宵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傅东水打电话过来让沈文澜去他的药铺里拿药,说是市面上的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干脆由他送佛送到西,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