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2)

喧喧闹闹了一场丧事,直到第七天才结束。信王府猛然就沉寂了下来,原先不着调的信王也不爱到处闲逛了,还没过两个月,就颇有点查无此人的意思了。

=

两个月之后就是万寿节,景阳作为已成婚的皇子,给圣人准备的寿礼不能等闲置之。

就在夫妻二人发愁时,燕姑姑来报,说是第一批大珠子已经开出来了,光是拇指肚大小的圆润珍珠,就有近两百颗。

瑶光精神一阵,拍手笑道:“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八郎,就把那大珍珠拣上九十九颗最好的。正好咱们家还有个螺钿的匣子,装了珠子献上去正好。”

景阳想到宫里最近传出的一个消息,立刻点了点头:“好,就献珠子。正好乾清宫要寻好珍珠炼丹入药,父皇肯定会喜欢的。”

夫妻二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灿烂的笑容里看出了恶意,那是针对圣人的恶意。

燕姑姑不明所以,只是觉得他们俩笑的有些古怪,赶紧晃了晃脑袋把这种奇怪的想法从心里赶了出去。

真是长久不在王妃身边伺候,连最基本的规矩都忘了,怎么能这么编排主子呢?

瑶光笑着给她赐了座,仔细询问了养珠的进度,得最早下的那批珠种,有七成以上都养出了或浑圆或椭圆的珠子。

剩下的三成,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珠体不规则,不能拿来做首饰,但磨成珍珠粉成色也是极好的。

而这些珍珠里,五成以上都是白色的,有少部分是粉色或红色,紫色的更少。

最为稀少的是天然的五彩珠,大的小的加在一起,也只有三十三颗。

“三十三颗?”瑶光沉吟了片刻,说,“交给赵贵,让他拿过去让工匠看看,能不能给母后做一串璎珞。要配什么材料,让他们看着办。”

“是。”燕姑姑应了一声就出去了。等再回来时,后面跟了两个小丫头,每人手里都有一个茶盘,茶盘上盖着红色的绸布。

“王爷、王妃请看,这是下官特意挑出来的,整整九十九颗最大最好的珠子,颗颗浑圆,色如象牙,便是宫里的贡品,也少见这么好的。”

两个丫鬟上前,把托盘放在两人面前的杌子上,素是把红绸揭开,霎时间珠光耀目。

第98章   等到万圣节那天,夫妻二人当众把珍珠献上,并说明了是自家

等到万圣节那天, 夫妻二人当众把珍珠献上,并说明了是自家养的,又说是当年跟着仙人在海市上弄来的母贝。

在座的各个都是显贵之人,大凡有钱有权的, 就很少有人不想着沾沾仙气, 纵然不能延年益寿,能庇佑子孙也很好。

圣人恍惚想起来, 当年景阳夫妻从海市回来, 的确是说过他们是专门去买蚌壳, 回来养珍珠的。

只是当时他也和世人一般不以为意, 觉得珍珠只有河里、海里天然生成的, 哪里是人力可为?

却不想,短短数年过去,竟真的叫晋王府给做成了。

又想到明月、清辉两座楼里养的供奉, 正说要找好珠子配药,圣人才要从内帑那边拨银子, 晋王府这边立刻就献上了。

如此巧合, 很难说不是天意。

能求长生的人,哪个不是心里存了大侥幸,觉得自己是天命所钟,与众不同的?

便是圣人也不能例外。

但他生性多疑,不等筵席散去, 便借着更衣的功夫, 吩咐人去查皇后有没有把内宫的消息透漏出去。

他没有特别点出谁,但能在御前当差的都是人精。这件事圣人交给了副总管张保, 张保就重点查了近三个月来,晋王妃入宫时的种种。

景阳的消息不是从皇后这里来的, 圣人从这里入手,便是把天翻过来,也查不出什么来。

既然皇后没有把内宫的消息透露给晋王妃,那一切就真的是巧合了。

这不禁让圣人大发幻想:难不成朕当真是真命天子,连老天也觉得朕圣明无过,有意叫朕永享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