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的弘昐三岁上就没了,又生了弘呁才刚一岁多,他只盼着这孩子能站住能好好长大。

李盛被放得低了,旁边凑过来一个小脑袋,胖乎乎的小圆脸,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衣服,踮着脚尖看这个小狗狗。

前几天弘晖生日,阿玛问他想要什么,他就想要一只小狗,他那次去宫里,叔伯家的堂兄弟们有的就有小狗,还跟他说小狗会作揖,特别好玩。

李盛看着这个小孩儿,冲着他眨眨眼咧开嘴笑了笑,露出粉红色的小舌头。

“这种狗叫什么?”

旁边有点胖胖的一个管事太监赶紧上来:“回四贝勒,按民间说法,这叫四眼铁包金,能打猎能看家,这狗是这一批里长得最漂亮的一只,两个月了,口壮,好养活。”

胤禛皱眉:“能打猎?那就是说,长成后是大狗?”

他本来是想给儿子选一只小点的狗狗,能在后院前院陪着,不然,一只大狗在府里来回跑,不大好。

弘晖看着父亲皱眉,他也六七岁了,知道些事儿,赶紧晃晃阿玛的袖子:“阿玛,我喜欢这只。”

胤禛犹豫了一下,低头跟儿子商量:“那你要约束好你的狗,你弟弟才那么小,听见狗叫声会吓到的,知道么?”

弘晖赶紧使劲儿点头:“我去看弟弟的时候不会带狗狗的。”

行吧,胤禛把小狗交给那个胖太监:“找个会养狗的小太监给爷带走。”

就这样,李盛的户口从宫里转移到了宫外的四贝勒府,他被一个小太监抱在怀里,跟府里的太监们坐在一辆马车上。

“各位哥哥好,我是给咱们府里大阿哥养狗的,刚从宫里出来,叫李满谷。”

新来的当然要懂眼色,于是他满脸笑嘻嘻地跟这些人说话,没两句话,这些人就“小谷”“小谷”地叫起来了。

“你还有个弟弟?你们哥俩都进宫了,那家里香火怎么办?”

“嗨,那是我叔叔家的弟弟,叫李满粮,我俩在家里都是老二,那年闹旱灾,粮食都快绝收了,实在是养不起了,我们哥俩就进宫了,还有个伴儿能照应着,宫里给银子,这样家里也过得下去了,将来我大哥娶了媳妇生了孩子,说给我过继一个侄子。”

“都是苦命人,你能出来跟着我们四爷,也花了不少银子吧?”

小谷伸出三根手指头:“我给我们管事儿的塞了三十两银子,这三十两里还有我弟弟借给我的十两。”

“还行,你们管事的不算太黑,这也是个公道价。”

“哥哥们也提点提点我,咱们府里,是个什么章程啊?”

那几个人都告诉他:“放心,咱们府里,规矩着呢。”

小谷松一口气,规矩就行,他在宫里也能听着一些各位阿哥福晋的传言,前几年就不说了,这几年呢,反正,大家都有的共识是,直郡王府上,郡王爷只爱重福晋,也一个劲儿地只跟福晋生孩子;太子他们不敢说;三福晋把三爷拿捏得挺好;五福晋不怎么被五爷待见;七爷进宫少;八爷就不用说了,他们家福晋把八爷看得紧着呢;四爷府上倒是一向没什么小话传出来。

他们底下的人,最怕的就是家宅不和的府第,这种地方斗得太厉害,少不得拿下边的宫女太监做筏子;若是妻妾和睦,底下人也能安安心心干活儿,大家都放心。

小谷还想问问,几个人都不说话了,他也是在宫里混了好几年的人,知道个眉眼高低,一看这样,也就抱好了怀里的小狗崽,闭嘴了。

李盛被这马车晃荡得,一会儿就困了,等他醒了的时候,已经在一间小屋子里,他自己被放在一个箩筐里,是个竹子编的大箩筐,身下垫着一块天青色的棉布垫子。

李盛打了个哈欠,站起来习惯性地抖抖毛,然后小小声叫了两下:汪呜

立马就有人进来,正是小谷,他手里端着两个浅盘子,一个是羊奶,一个是骨头汤泡的饼,骨头汤里还有不少碎肉,

李盛折腾一上午,也饿了,自己迈步走过去啪嗒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