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燕王逃亡到辽东后依然是惊惧不安,生怕秦军追来,食不下咽夜不安枕。
人在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的焦虑状态下,情绪会更加激进,思维也会更加狭隘,有时候看着太子丹,他都会忍不住想,是不是当初如果太子丹没有派人去刺杀秦王,秦王就不会那么快攻打燕国,就算是攻打了燕国,也会允许他投诚自安,留一块小小的食邑安度晚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逼得他无路可去只能偏居一隅。
太子丹也注意到了父亲的态度变化,不由得心酸苦痛,他当年费尽心机一路千辛万苦地逃回来,不都是为了燕国吗?!
于是太子丹也对燕王有了怨怪之心,父子两人逐渐离心背志,而在有心人的挑拨下,燕王竟然杀了太子丹,以头颅奉送回咸阳,希望秦王能看在他已经惩治首恶的份儿上宽恕他。
而秦王也确实没有继续再派兵过来追击燕王。
但这绝对不是因为燕太子丹的头颅,他的头还没这么值钱。
也绝对不是因为燕王那封看起来愧悔泣泪的谢罪书。
燕太子丹派人刺杀嬴政,燕王就真的毫无所知吗?太子丹可是在国内悬赏千金以求高手。燕王要么是失察,要么是纵容,反正肯定是要死的。
只是,辽东遥远寒冷,为了一个狼狈逃生的燕王去派兵追击,嬴政表示区区燕王,还不配他的秦军这样劳动奔波。
燕王无才无德,就算苟全性命,龟缩一地,也不会再有任何作为,将来大秦一统中原,他自然是无处可躲。
“燕王倒是舍得。”嬴政夜里看着拿封帛书,讽刺地说。
李盛歪头看看他,历史上燕王是先跑到代地投奔赵国地流亡太子赵嘉,后来两方又一起逃亡到辽东,也是赵嘉道“秦攻燕实因太子丹之谋”,燕王才杀了太子,但是这一世可没有赵嘉,燕王不一样是杀子求命?可见其人心狠无情。
接下来的一件事,也使得嬴政暂时没有精力再去顾及远在辽东的燕王,转而将视线集中到韩国故土新郑。
就在嬴政遭遇刺杀后,他对之前的亡国贵族也更加戒备起来,原本被安置在旧日韩国境内的韩王安,就被嬴政下令迁徙到郢陈去了。
将韩王安远离故土,目的在于切断他和韩国旧地之间的联系,防备可能会出现的意外。
但是就在这件事后不久,韩国一些隐蔽的地下抗秦活动更加激烈起来,就在韩王安被迁徙后不久,新郑爆发了叛乱。
嬴政派遣昌平君前往镇压叛乱。
作者有话说:
第356章 没有虎虎,本章是昌平君身世以及楚国情况[VIP]
昌平君在后世的知名度不高, 但是,他出身绝对显赫,要说起他的身世, 还要从秦昭王那一辈开始往下才能捋顺。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同时也是楚顷襄王二十七年, 这一年, 秦楚两国战后握手言和,楚顷襄王熊横的太子熊元,被送到咸阳当质子。
这在战国时代也是常规操作了, 太子当质子也很常见, 燕太子丹不就是吗?
熊元虽然来到千里之外的楚国,但是他在楚国的日子并不难过, 因为这时候的秦昭襄王,是楚国王室女宣太后的亲生儿子,当时活跃在秦国政坛上的穰候是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 华阳君羋戎则更是秦王王室,在秦国位高权重。
当时的楚系外戚在秦国还是很有地位的,有这样一位长辈照拂,熊元虽然是客居他乡, 但是日子过得也不错。
甚至来到秦国不久之后,他还有了夫人秦昭襄王的女儿,安国君的姐妹, 论起来,算是嬴政的姑奶奶。
秦昭襄王把女儿嫁给熊元,除了秦楚两国世代联姻, 当然也是看中了他作为楚国太子的身份。
熊元很快就有了自己的长子,为他起名为熊启, 这就是后来的昌平君。
大概十年后,已经执政三十六年的楚顷襄王病重,身为太子的熊元却是远在秦国,他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就回到楚国守在楚王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