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1 / 2)

他们早就在期盼着元里立冠后大展拳脚了。

这些时日,他们一直都在隐忍着欣喜与焦急,不断期盼着日子赶紧到来。

尤其是刘骥辛,他本来以为还要再等上一年才能等到元里踏上仕途。得知元里可以提前立冠之后,一向冷静理智的谋士顿时心花怒放。元里立冠的所有准备他全程督促,一丝不苟地和郭林对了数遍的流程。

此时此刻,看着崔玄帮元里换上深衣与布冠,听着赞礼唱“冠者着直裾深衣”,刘骥辛一时之间都有些心潮澎湃地说不出话。

邬恺、汪二几人的表情也是如此,他们目光灼灼,呼吸都开始加快。

贵族世家立冠的流程很复杂,三次加冠之后元里便直起身,朝正宾行礼,这是他行的第一个成人之礼,宾客起身回拜。

元里接过崔玄递过来的酒饮尽,又拜崔玄,崔玄回拜,欣慰地看着他。

“我这一辈子,未曾给几人加过冠礼,你是其中一个。”崔玄感慨良多,缓声道:“你是欧阳廷的弟子,也算是和我有一些师生渊源。男子二十冠而字,元里,我今日也要为你取一个字。”

元里俯身庄重行礼,“还请先生告知。”

崔玄摸了摸胡子,笑了,“‘悠悠我里,亦孔之?c’,里有忧之意,但我却希望你之后的日子能远离忧愁,常乐起来。”

说着,崔玄想起了这几日儿子告诉他在蓟县的所见所闻,还有蓟县百姓们对元里的爱戴和夸赞。他深深看着元里,道:“我能够看得出来,你是个货真价实的君子。你仁善爱民,有情有义,忠孝两全,品格之高尚、言行之正派属世间难得。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便为你取字为‘乐君’,愿你做到这君子三乐,不负众望所托。”

这一段话将崔玄对元里的欣赏和期望表达得清清楚楚。

元里在心里念道,乐君。

元乐君。

这表字他喜欢。

元里弯唇一笑,行礼道:“多谢先生赐字。”

加冠礼结束之后便是宴请宾客,在宾客吃吃喝喝之间,元里带着部下来到了书房。

书房里,楚贺潮同他的部下杨忠发几人、以及今日赶来的幽州官员全都在这里。

今日不止是元里的加冠日,也是他正式接受幽州刺史职位的日子。

幽州刺史之印已于昨日被元里私底下交给了楚贺潮,为了就是由楚贺潮今日当着众人的面再次交给他,给他授予幽州刺史的官职。

按理说,元里是需要先举孝廉的。

但幽州是楚王的封地,官职任命都是由楚王府决定,幽州内的举孝廉最终都会递到楚王的手上,等楚王决定好了之后统一交给朝廷过目一番就算完事了。

对之前的元里来说,举孝廉是一件难于登天的事。但对现在本身小有名声且拜师大儒欧阳廷、由大儒崔玄加冠的元里来说,他的名气声望、德行品格都已轻轻松松就能到达举孝廉的地步,谁也不会质疑他是否有资格举孝廉。

为了避嫌,楚贺潮会请杨忠发为元里举孝廉。但不管是谁请的孝廉,在幽州范围内,孝廉名额的最终名单终究会到楚贺潮的手上,这相当于是左手腾到右手里,几乎可以不去在意这一点了。

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提起这件事。

楚贺潮当着众人的面正式地任命了元里为幽州刺史,看着束起发冠一身清爽的青年,他眼中缓和一瞬,道:“我会请你为我军中军师中郎将,你去年助我击杀匈奴之功,我会一同告知朝廷为你表功。乐君,以后幽州便交给你了。”

元里自谦地拒绝了,表明自己尚且年轻,不能承担得起这样的重任。

这都是现下名士接受官位的流程了,需要多番拒绝表示自己的谦虚。直到三请三让之后,元里才“勉强”接过了刺史之印,叹了口气道:“我才疏学浅,望将军看重,既然如此,那我便厚着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