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信中提到这一段时,永昌侯字里行间都透着无尽的悔恨。
风沙汹然,战火连天,掩埋无数的残骸断刀;黑云压城,砖石上的血迹始终无法洗去,而他唯一的嫡子长眠于此。
【臣,忍泪吞悲,椎心泣血,实已不再适合执掌军兵大权,恳请圣上抚恤,提早计划,能令我儿早日归土。】
温璟煦一时无话,燕怀瑾亦沉浸在情绪中。
犹记自年幼起,永昌候就极喜欢他,那时傅伯珩尚未出生,永昌侯无论在宫里瞧见作为三皇子的他,抑或是在宫外偶遇乔装成世家公子的他,皆是满脸慈爱。每年生辰都会用心挑好礼物送上来,甚至常在仁安帝面前夸赞他乃将帅之才。
如今的局面,谁都不希望它发生。
然而战争就是如此残酷,无论你姓甚名谁,有着怎样的过往,享受何种待遇,待变成尸山血海中的一员时,皆不会区分高低贵贱。
仁安帝并未因此心生退意,于短暂的沉默中理清局势后,将目光投向燕怀瑾。
他是帝王,是一国之君,手里把握着数万人的生死。
可此时此刻,他难免牵带几分为人父的私情。
“淮临。”
被叫到名字的瞬间,燕怀瑾下意识蜷了蜷手指。
“倘若此去平乱,他日班师回朝,万事可平。但如果你不想去,朕同样会替你铺好路。”
燕怀瑾从未对自己的野心与才华加以掩饰,更何况,他做了数年的努力,只为有朝一日能够手握利刃,上阵杀敌,成为裴照安那样骁勇善战的大将军。
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既有心想上九天揽月,便不会因此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