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福晋的好消息后,她紧赶慢赶到了林府,除了向黛玉表达祝福,还是为了与黛玉交代进宫谢恩的注意事项。
是的,黛玉今儿个接了指婚的圣旨,明日一大早便要入宫像皇太后谢恩。
贾母早便知晓黛玉与胤祺青梅竹马,黛玉的教养嬷嬷里,更是少不了宫中放出来的宫女,在规矩上,她没有什么可教的,她使劲想着昔日入宫的情形,与黛玉交代着在宫中没那么遭罪的小窍门。
诸如入宫当天千万记着别喝汤水,真渴得厉害,茶水沾唇润润即可,万不能咽下去,还有什么宫中花木里的蚊蝇不少,千万要记着撒上驱虫的药粉,等等等等。
黛玉入宫数次,从未在宫中被慢怠过,但她从贾母的叮嘱总,听到了拳拳爱护之心,想必她母亲要是活着,得知她要成为阿哥嫡福晋,也会这般,既骄傲又放心不下,絮絮叨叨地叮嘱吧。
想到这,黛玉心中一阵暖流涌过,她微微红了眼眶,依赖地投入贾母怀中。
贾母轻轻拍着黛玉的背,两人陷入无言的沉默。
直到王子腾夫人打破沉默,“是呢,姑娘千万记着,入宫前在荷包里塞些提神醒脑,却又不犯忌讳的香料,宫中规矩大,且得有着熬。”
黛玉才坐直身子,打起精神与她们应酬。
而此时的胤祺,却是满心欢喜地去了宫中。
被赐婚的福晋在收到旨意的次日清早入宫谢恩,胤祺却没有受到这些规矩的限制,刚搬出宫的时候,胤祺还好生记着规矩,每次入宫请安都提前向宫中递折子。
没多久,皇太后便忍无可忍,她拿着胤祺递进来,请求入宫请安的折子,哭地泪眼婆娑:“胤祺还这么小,连想回家都不得回,还得写这折子让人批,我一想到这,心里就难受得厉害。
康熙本就尊敬嫡母,只要皇太后拎得清,不将手伸到前朝,这些后宫事在他看来都是小事,加上还有宜妃敲着边鼓,康熙索性大手一挥,给了胤祺一张可以自由出入宫中的令牌。
皇太后这才止了泪,重展笑颜。
当然,随着胤祺年岁增长,他对这令牌使用的次数愈发谨慎,每次入宫都通过正经程序,入了宫也只去宁寿宫和翊坤宫请安,绝不给自己招惹麻烦,
但事急从权,胤祺唯恐黛玉入宫会受什么为难,收了许久的令牌,又被他翻了出来。
林府离皇宫并不远,半个时辰不到,胤祺便已经入了宁寿宫。
宁寿宫里,同样的满是喜意,皇太后坐在椅子上,瞧着宫女们搬出来的一套又一套首饰。
皇太后的首饰,料子手艺无一不是这个王朝最顶尖的水准,然而皇太后瞧了,却只觉着不满意,见到胤祺,皇太后愣了愣,连忙笑眯眯地扯着胤祺袖子,走到炕前,只见窗沿下的炕上,炕桌已经被挪走,江南新近贡来的杭白绸上,各色珠宝争奇斗艳。
红的是鸽血红的宝石,白的是温润的珍珠,绿的是帝王绿的翡翠,金的是黄澄澄的黄金,随便哪一样拿出去,都是稀世的珍宝。
“胤祺你来的正好,赶紧看看,哪个是玉儿喜欢的,明儿个她来谢恩,见面礼可不能寒碜了。”皇太后都来不及一如往日对胤祺嘘寒问暖,忙不迭地问道。
就连对黛玉的称呼,都从略显生疏的林家姑娘,变成了亲昵地玉儿。
见着皇太后这态度,胤祺停了停,失笑出声:“皇玛嬷您这儿哪个东西都是宝贝,想必林姑娘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