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着说道:“姑奶奶您问我,可真真问对人了,早几十年里,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无论粤,闽,滇,浙 ,都要与我家打交道呢。”

“那些洋人,一个个长得奇形怪状的,说话也怪腔怪调的,身上味道更重,远远的就能闻到那股膻味,您千金之躯,如何想着见那些人。”

王熙凤苦口婆心地劝解并未被黛玉听入耳中,她笑得眉眼弯弯:“放心,我不见他们。”

还不等王熙凤松口气,就听见黛玉接着说道:“五阿哥想着会会他们呢。”

王熙凤的心提得更高,唯恐祸从口出,万一她说的哪句话不对,害了五阿哥的安危,整个贾家,王家都得受挂落。

黛玉也瞧出了王熙凤的惶恐,她拍了拍王熙凤的手:“放心,不会有事的,真出了事,还有我呢。”

说也奇怪,黛玉这么一个尚未及笄之人,语气却沉稳地让人格外信服,王熙凤苦着脸,顿了片刻,将她知晓的事情全部与黛玉倒了个干净。

黛玉若有所思,要不如何说术业有专攻,若没有王熙凤的讲解,里头许多弯弯绕绕的门道,他们又要去哪里晓得。

不知这些事情,胤祺不知要多走多少弯路,想到这,黛玉决定令胤祺的侍卫送王熙凤回去,也让贾府知晓,王熙凤和五阿哥府是能说得上话的,不能喊打喊杀。

黛玉在琢磨着如何感谢王熙凤,王熙凤也在盘算着她的心事。

王熙凤本来就最是个机敏的人,贾府老太君曾经说过,她粘上根毫毛,就是活猴,心眼多的和筛子一样,在解答黛玉的疑问过程中,王熙凤慢慢摸清楚了黛玉与胤祺的打算。

造洋货卖出去,这话乍一听好像天方夜谈,毕竟大清是天朝上国,什么好东西没有,就连五阿哥他们盯上的琉璃,也有不少珍宝,与将作监的师傅比起来,洋人那些琉璃都是什么玩意儿。

然而等再听了几句,王熙凤的看法便来了个天翻地覆的转变,若按着黛玉与胤祺的思路,这生意真的挺有赚头,并不像她想的那样,巧立名目找亲戚要钱。

王熙凤心头火热,她管着荣国府的家当多年,自是知晓荣国府收不抵支的财物财物状况,那么大个庄子,除了地里留下,供府里人自用的外,满打满算也只得五千两银子,这些银子扔进荣国府里,就和石头扔进海里一样,连个响都听不见。

然而府中之人,自老太太起,到底下的跑腿丫头,都是过惯了好日子的,更别提大老爷在外头为了爱物一掷千金,二老爷在官场上应酬也耗费颇多,稍微减省一分便是怨言载道,真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为了多弄些银子,王熙凤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她本来想着去放印子钱周转一二,事到临头又想起了当年宁国府之事,唯恐她也重蹈了秦可卿的覆辙,被消了身份送出去,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

能搭上五阿哥的生意,那自是极好的。

想到这,王熙凤忙对黛玉说道:“姑奶奶,我有一事相求。”

第150章 王熙凤的盘算

炭盆里的炭燃烧地更加热烈, 上好的银霜炭上的碳灰往下直掉,灰白的粉末在炭盆里堆成厚厚的一层,与炭放在一块儿烧着的香料, 已经只剩下最后的余味, 然而这余味却格外的悠长。

黛玉侧着头, 日头斜斜地打在她的脸上,将脸上吹弹可破的皮肤沾染上一片金光,她静静地盯着王熙凤, 也不做承诺, 只等着下文。

王熙凤被黛玉的眼神瞧着心里直打怵, 哪个刚出阁的少奶奶,会有这样震慑人心的眼神, 莫道被皇家选为了媳妇。

咽了咽口水,王熙凤艰难地说道:“好叫姑奶奶知晓, 说来都让人脸红,这些年来,外人瞧着荣国府花团锦簇,朱门大户好不得意,然而自家人知晓自家事,煊煊赫赫的荣国府也就是个空架子, 上上下下那么多张口, 张嘴就是要钱, 我逼得都把嫁妆当了, 填补家里的窟窿。”

黛玉依然静静地望着, 全然没有被王熙凤的哭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