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然而在胤祺面前,他又不敢使什么非常手段,只能恶狠狠地瞪着,试图用眼神吓退。
石呆子眼中通红一片,他现在的状态,说句快要家破人亡都不算夸张,见着胤祺愿意听他的冤情,又如何会被贾琏的眼神吓退,他不断磕着头,哀泣着说道:“小人如何敢诬陷,求您明察。”
“你们大人是谁?”胤祺冷着脸,向衙役问道。
衙役冷汗流得更凶,虽然他不知道眼前人是谁,却知是他得罪不起的贵人,他抖得和面条似的,颤抖着嗓音说道:“回贵人,我们大人是顺天知县,名讳为贾雨村。”
贾雨村!
胤祺的眉头狠狠皱起,为何?这人他却知道。
这人以前是甄家宝玉的先生,幼年胤祺和黛玉在江南时也随着他认过几天字。
当时胤祺便发现了,这人心性酷烈,不堪为官,还吩咐了日后不许他入官场,也不知后头又走了谁的门路,钻营到了顺天知县的位置。
如果是他判的拖欠官银,这事,说不得真有内情。
“去查。”胤祺轻声吩咐,侍卫应声而动。
石呆子终于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磕头,贾琏脸色微变,心里按骂贾雨村自作主张,却自信贾家与此事没有关系,也不怕胤祺去查,阻拦了反倒显得心虚,脸色更加难看,却一言不发。
反倒是衙役,他变了脸色,若让大人知晓他惹了这么大的麻烦,他性命堪忧,他也顾不上害怕,色厉内荏地喊道:“我们大人是朝廷命官,你们谁敢去查。”
确实,贾琏再如何说是国公子孙,也不过占了个虚职,真较真起来,是没有资格查贾雨村的。
一般人,被他这么斥一句,也会改了主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为了个草民与朝廷命官作对。
然而,他遇见的,是胤祺。是最不怕麻烦,胆子最大,还有人兜底的胤祺,凭贾雨村知县的官职,远不值得他忌惮。
只见胤祺站起来掸了掸衣拜,冷笑一声:“你看我敢不敢查。”
第153章 也是石呆子运气好,碰到了胤祺,还能得到个公道
胤祺手下的侍卫, 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更何况贾雨村行事,更是从无遮挡, 他们去了顺天县城, 不消多问, 很快便将事情查明。
原来这贾雨村却不是第一次做这等事情。
他曾经在江南当过甄家少爷的私塾先生,本想靠着甄家的门路,为自己谋个前途, 然而无论他如何明示暗示, 又如何殷殷恳求, 甄家人也没有举荐他出仕的打算。
贾雨村本人就是个官迷,如何愿意在甄家蹉跎半生, 待甄宝玉大了一两岁,便找了个理由, 辞了甄家的差事。
进士的名头还是好用,没多久,贾雨村又在同乡的引荐下,离了姑苏,去了另一官宦人家当西席,通过那家人, 终于谋得了一个官职。
自重新入了官场后, 贾雨村的野心更加膨胀起来, 对着当地的富户高门阿谀奉承, 沆瀣一气, 凡他任职的地方, 百姓都苦不堪言。
凭着这媚上的功夫,贾雨村从偏远的贫苦之地, 一路迁到了顺天府的知县。天子脚下,富贵之乡,贵人拔根毫毛比旁人腰还粗,贾雨村更是提起无数的小心,随时关注着县里的事情,大户人家遇见事了,都无需打招呼,他就能帮着把事情解决的妥妥当当,全然无需人家操心。
此次石呆子一事,正是如此。
贾雨村听着亲近小厮传话,知晓荣国府的大老爷,贾赦,看中了石呆子家的扇子,奈何石呆子不识趣,死活不愿意卖。
贾雨村也知京中的宁荣二府,虽说已现颓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等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拉拔他这小小的知县,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他早就想靠上宁荣二府。
奈何贾雨村于京中人、事并不熟悉,苦于找不到人引荐。
听了石呆子一事,简直就是瞌睡了便有人送来了枕头,贾雨村思忖着,若是一早便呼呼喝喝的去荣国府献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