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先帝祭祀之时,经人提醒,想起了被他一怒之下扔在此处的贾家人,想着大喜的事情,给了个恩典,若是能考出功名,于国有利,便允许回京。
贾家人是受了罚来的此处,皇陵凄苦,莫说贴身丫鬟,就连小厮都只允许有一个跟着,早就不知酒色的滋味,但凡动了心思,便会被人指责不敬先皇,谁也不敢在皇陵处闹出事来,得了康熙的恩典,莫说贾宝玉,就连贾赦和贾珍都动了心思,想着考个功名,就冲着能够离开皇陵,那也值了。
埋头苦读多日之后,拿着康熙的特赦,贾赦、贾珍、贾蓉、贾琏、贾宝玉纷纷从皇陵离开,回了南京原籍,报名参加童生试。
然而几人多是不学无术之辈,拿书简直就是上辈子的事情一个个的入场考了,却只有贾宝玉得中秀才,其余人各个榜上无名。
出榜之人,贾赦正领着贾家儿郎在楼里寻欢作乐,听了小厮的回话,愣了一瞬,从怀中又掏出一摞银票,令人多送几壶美酒,多喊几个姑娘上来。
所谓美人裙下死,做鬼也风流,迟早都要回皇陵过那见鬼的日子,不若趁着这机会,多放纵几日。
贾琏等人也顾不上失落,连忙左拥右抱起来,唯有贾宝玉,欣喜若狂,立时回了家中,请遍名师,准备乡试。
王熙凤反正养着尤二姐生的儿子,对于贾琏早就死了心,对于他在外头鬼混,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比起贾琏,她更关心她准备做的生意。
当然,贾琏的放纵也没有多长日子,没过两日,康熙派来押解的将士,见着几人毫无动身的打算,将几人绑着回了先帝的皇陵。
只剩贾宝玉留在南京。
这便是为何黛玉会在贾家见着贾宝玉的缘由。
贾宝玉居然能考中秀才,这却也出乎黛玉的意料,但难得贾家还有不是那般烂到骨子里的人,黛玉欣喜不已,她忙对贾宝玉说道:“这两年我和王爷游历各地,也拜访过几个当地的儒生,得了他们的一些指点,一会儿我令人将笔记送给你。”
贾宝玉喜不自胜,皇陵苦寒,他从小锦衣玉食,在脂粉堆里长大,骤然去了那地,袭人、晴雯等人全都不在,他夜夜只觉难眠,难得等到康熙开恩,他是拿出来头悬梁锥刺股的狠劲,只想着一次考中,也免了日后再回去遭罪。
黛玉身份高贵,她拿出来的笔记,哪里是一般人能看到的,遂贾宝玉喜得连连道谢,拿到书后便要回去读书。
贾母见着宝玉如此痴迷的模样,既是为贾府后继有人而欣喜,又是为贾宝玉遭了大罪而伤心,一时也顾不上叫住他,询问突然闯入所谓何事。
但并未让贾母等多久,贾宝玉刚捧着书,如珠似宝的离开,贾母刚与黛玉追忆了几番当年,还不等她出言挽留,让黛玉与胤祺在贾家住一晚上,外头喧闹又起。
贾母当即冷下了脸,看向鸳鸯,鸳鸯了然,当即便掀开帘子,走到门外,张嘴便要训斥,却见着来人,鸳鸯将即将脱口而出的话咽下,恭敬地避到一旁。
鸳鸯出去后,外头不见安静,反倒是脚步声更加明显,贾母不虞地皱着眉头,盘算着到底是乡野之地,这边的丫鬟都是不懂规矩的,等黛玉走了后,要好生教导一番规矩,今儿个实在是太过失礼。
胤祺站在黛玉身后,本来贾家事他不欲多言,但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断,实在是没有把恒亲王府放在眼里。
他到底是康熙亲封的恒亲王,全天下就没有几个份位比他高之人,他愿意看在黛玉的份上,对贾府以家人礼待之,却不意味着他乐意被贾家如此怠慢。
胤祺眼中的神色渐渐冷淡下来,黛玉感知到胤祺的心情,语气同样转淡,便要告辞离开,左右已经见过了贾母,该尽的孝道也尽了。
正在这时,门帘骤然被掀起,走进一直吃斋念佛,如枯槁木头一般的王夫人,她眼中难得活泛,脸上露着喜色:“老夫人大喜,甄家派人来我家提亲了。”
王夫人如何不知晓贾母正在接待贵客,但是甄家,实在是败落的贾府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