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胤祺的打算到底落了空。

在胤祺回林家没多久,宫中的圣旨便到了,召五阿哥胤祺入宫侍疾。

“侍疾?”胤祺从没想到,康熙居然会召他这个被扔在宫外的儿子侍疾。

太皇太后生病,按着惯了,是由后妃轮流侍疾,阿哥们能做的也不过是日日请安罢了,更何况,胤祺的年岁也不算小,已经到了入后宫需要避讳的年纪,大阿哥和太子在他这岁数,身边甚至已经有了服侍的人,也不知康熙为何会选中他。

“公公,还请您指点一二。”胤祺悄悄将一个丰厚的荷包送到传旨太监手中。

太监掂量掂量,满意笑了:“万岁爷今儿个从慈宁宫回来,大赞您孝心可嘉,特特宣召的。”

孝心可嘉?康熙这是如何看出来的。胤祺笑着与太监客套几句,令人将传旨太监请去喝茶,脑中拼命回想今日发生了何事。

等等...

胤祺突然想起,康熙问安的时候,他正将自己掐得泪眼汪汪,难道是因为这个!

不过不管因为何事,这大概不是坏事,胤祺提着的心落下,等太监走后,乌若忙吩咐着侍女收拾起胤祺进宫的物品,院子中陷入兵荒马乱。

“阿哥,你在宫中要小心。”黛玉忧心忡忡走来,侍疾也非一般人能为,胤祺非嫡非长,却突然有了这个殊荣,还不知在宫中会遇见何事。

“妹妹放心,我会注意。”胤祺心中暖暖的,领了黛玉的关心,见黛玉依然愁眉不展,胤祺狡黠笑了:“我额娘已经掌管部分宫务了,没人敢欺负我。”

黛玉这才想起,别看胤祺不住在宫中,但他额娘是最为受宠的宜妃,有宜妃关照,总不会吃了亏去,更何况,还有皇太后呢。

“这样我也放心了,有事没事的,让宫人传句话来,也不拘说多说少,让我知道你在宫中一切都好就好。”黛玉勉强笑着,认真叮嘱。

胤祺见着黛玉认真的神色,缓缓点头,将她的嘱咐放在心上。

圣命难违,匆匆说过话,胤祺便往宫中赶去。

等入了宫,才发现,此侍疾非彼侍疾。

马车从林府往紫禁城而去,朱红的城墙被日头的余晖照射着,平添了厚重之色,如同百年来一般,注视着这宫殿中发生的生死爱恨。

入了紫禁城,坐上康熙特许的轿辇,却只见轿辇径直往宁寿宫而去。

难道皇太后也病了!胤祺陡然一惊。

太皇太后病了后,胤祺虽然每日进宫,但和后妃的时辰是错开的,并未见到皇太后和宜妃,他也不知皇太后如今身子如何。

胤祺前些日子进宫为太皇太后念经祈福,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心中无悲无喜,最多有着见到生命逝去的怜悯,毕竟他自出生以来,和太皇太后就没见过几次,但皇太后不同,骤然得知可能是皇太后生病,胤祺再不能平静,一时心乱如麻,恨不得立马就到了宁寿宫。

等入了宁寿宫,苏曼惊诧地看向胤祺以及跟在他身后的大包小包行李:“阿哥,您这是?”

胤祺匆匆打断:“嬷嬷,皇阿玛令我侍疾,却领我到了这儿,可是皇玛嬷病了?”

苏曼犹豫着,见到胤祺坚定的眼神,自知无法糊弄:“阿哥您别急,皇太后确实偶感不适。”

原来太皇太后这病来势汹汹,一倒下便缠绵病榻,再起不来,慈宁宫中日日都是苦涩的重要味道,闭门许久的坤宁宫也重新打开,萨满法师日日在其中祭祀祈福,只求太皇太后能够好起来。

康熙与太皇太后感情深厚,日日晨昏定省不说,又如康熙十二年太皇太后六十圣寿一般,挥毫写下数个“福”字,送到各个寺庙、道观供奉,只这一次,这个“福”字也带不来福气。

太医吞吞吐吐,却也不得不说,太皇太后大限将至,委婉地劝康熙做好心理准备。

皇太后与太皇太后同出科尔沁部落,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女,嫁入大清却不受顺治帝的喜爱,若非有太皇太后护着,她在宫中的日子绝不会如此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