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现在不是冬天,没有腊肉可送,送条鲜肉全礼,哪能又退回去?”

沈歌没想到自己这提议会遭到堂兄的强烈反对,只好收下,捡出其中几个篮子递给沈安康,“我这边吃不了这么多,大哥你拿几篮回家吃。”

“不成不成,这是学礼,吃了我们得折寿!歌儿你自己吃便是,要是吃不完就腊起来,我让你嫂子过来给你打下手。”

沈歌让他把篮子带一些回去不成,只好说:“这倒不必,你们忙。”

沈歌一共收到四十八个篮子,过来读书的孩童比他想象的要少得多,其他人可能还在观望。

沈歌也不在意,他第一次教学生没经验,少一点也好,比较好兼顾。

开学前沈歌和蛮子两个人把这四十八刀肉一起腊上。沈歌怕天热肉会坏,特地切成一指那么厚,用辣椒粉,盐巴,酒和各种香料先腌了一晚,第二天扛出去挂在晾衣杆上暴晒,晚上收回来又放在调料里腌制。

如此四五天,肉早已腌入味,晒得虽不太干,但极漂亮,肥肉部分都晒成了半透明的颜色,因肉切得极薄,还微微卷曲着。

与此同时,学堂也开了。学童们不知是得到过家人的指示,还是本身对村里的秀才公有种天然的敬畏感,一个两个极乖极好教。

沈歌完全用不着管纪律,也用不着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几乎只用管讲课便成。

村人们也极激动,家里的孩子几乎一天一个样,举止有礼起来不说,还学会了写字算术,学的好的学生出去买点东西算得比大人还快。

时间一晃便过了三个多月,八月的天气慢慢变冷,晚风也凉了起来。

临近九月,此时田里的水稻收了,地里只剩一些蔬菜,村人的农活一下少了许多,最重要的活计就是上山捡柴准备过冬。

沈歌沿袭现代的放假制度,基本每过六天就放孩童们休息一天。

这天他正在休息,牛婶找上门来。

牛婶忙得脚不沾地,沈歌每天都跟蛮子在一起,有什么事也让蛮子传达,倒不怎么经常见着她。

见牛婶喜气洋洋地过来,沈歌忙招呼她,“牛婶,可用过午饭了?”

牛婶快人快语,“我吃过了,秀才公你别忙。我这次来是想请你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