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小的这块就是典型的黄色皮壳,大的更厉害,有黑、褐、黄、赤四色,底色为白,共五色,浓艳饱满均匀,细看还有毛孔。

“你看这形态,流畅自然,虽是山料,却有着籽料的莹润细腻和油性,好东西啊。”

光头的那位抽出了放大镜细看。

另一位一扭屁股把人挤开,手里也拿着放大镜:“去去去,一看你就不懂,这哪是山料?这是山水料!也就是比籽料差点。乖乖,这么大块头的山水料,还是五色石,多少年没见了?我去年在原产地待了八个月,见到的最大山水料,也就皮球大。”

见猎心喜,两中年人已经不管里头解开的石头了,他们围着三轮车上的玉石团团转,用随身的宝石放大镜看,打光,上手摸。

江济堂就在边上蹭课。

一看他们就是专业人士,多听多看总是没错的。

比如现在他就知道了和田玉分山料、山水料和籽料。

前者从山上滚落,被风沙打磨,稍显干涩,颗粒感也明显。后者从山上滚落水中,被溪水冲刷圆润,油性更强,更细腻,多数白度更高。

同时,和田玉中以白为贵,羊脂白玉更贵,小的那块就是经典的白玉,市场上卖得很好。大的更厉害,皮壳五彩斑斓,油润浓艳,很适合做雕件。

学到了学到了。

说完了和田玉的常识,这两大叔开始就原矿的造型分析,小的那块没什么好说的,经典款。主要是大的那块,半人高,锥形,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