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位。

卢中茂笑道:“自该如此,过年之后,太学生们也该回来了,咱们先圈定一下该教授那些篇目,到时候便让他们帮着抄书。”又道,“不过单单一乡之中恐怕就有上万学生,仅仅靠人力抄录,恐怕速度太慢。”

温继善建议:“你我干脆上奏陛下,从库中调绢布和大纸,先从石经上头拓印个几百份,然后分送诸地,反正乡学之事尚未在天下推广,一时还不用积攒太多教材。”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雕版印刷术,但已经有了足够成熟的拓印技术。

温继善既然把拓印份数局限在一千以内,基本上是只考虑了建州附近老师所需的教材,至于学生,则不曾计算在内――这也是常事,一些寒门人士在学习时,受条件所限,无法接触到真正的纸笔,他们只能用树枝在沙子上头试着写字,唯有资质格外出色之辈,才能受到老师青眼,得到一些资助。

卢中茂:“那边依祭酒之言行事。”

作为此地年龄最小的一位太学博士,褚岁站大部分时间都在安静旁听,直到此刻终于站起身,向着卢中茂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多谢卢博士,今日若非卢博士指点,晚辈岂能知晓陛下深意!”

温继善也跟着行了一礼,同样也是发自内心地感激涕零――当今皇帝城府太深,做事情又环环相扣,若是只有他自己,恐怕难以想得如此周全。

*

年假结束,各部台刚刚恢复工作,温继善、卢中茂还有褚岁三人的联名奏疏就送到了皇帝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