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天天看书看鉴宝栏目,我渐渐有了一些基本眼力。

我用一百块的价格收了一对清末的洋蓝鸡毛大掸瓶,用不到两百块收了几件民国粉彩仕女图小盐罐,用一百八收了三只清中期民窑青花碗,可惜这三碗都有鸡爪纹,没保存好,都有冲线。

之前我还存了一小袋铜钱,大概有两百多个,铜钱大都是宋钱和清钱,其中道光,光绪,乾隆,皇宋,元丰最多,这些铜钱存世量大,我知道不太值钱,其中最让我满意的是有三枚品相很好的雍正,我知道雍正通宝能值点钱,但当时不知道具体能值多少。

买完这些东西,总共花了五百多,我自己还剩下 240 块,当时的平均月工资也就三百出头。

我当时和一位女同学关系不错,她帮了我的忙,借给了我两个 三十寸的大拉杆箱。

一共 十一 件瓷器和一小包铜钱,我小心的用被褥裹了又裹,怕摔碎,还塞了很多泡沫。

最后,整整装满了两个大拉杆箱和一个双肩包。

奶奶很不理解我的做法,说我不务正业,还说她白养我了。

大姑也知道了这件事,村里人大都在背地里对我指指点点。

受着白眼,背负屈辱和不理解,在腊月十七那天早上,我带着我收的东西离开了漠河。

当时我脑子里认为北京人最有钱,我收的古董当然要卖给北京人,何况我对潘家园那个传说之地,早已心生向往。

从漠河到北京没有直达车,只能先坐火车到四平,然后从四平到北京西。

全程二千多公里,要五十多个小时,为了省钱我选择了最便宜的硬座。

我提着两个大拉杆箱,身后还背着大背包,头很油,穿的也很土,车站里的旅客不时对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从没出过远门,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而且是孤身一人。

买完车票我身上就剩下不到一百块,要是东西卖不出去,我连返程的车票都买不起。

更别说吃饭。

火车上的饭很贵,我不敢花钱,就用带的杯子一直接热水喝,实在饿的不行了,我就去买了一袋两块五的麻花。

农村娃第一次到北京,看啥都觉的新鲜,车站里的安检仪我都是第一次见。

当时我岁数不大,但我不怕生人,敢和人交谈。

我就问别人要怎么去潘家园古玩市场,售票姑娘很热心,他让我坐地铁,还告诉了我怎么换乘。

从北京西站坐九号线,然后到六里桥下车换十号线,在到潘家园站下车。

还好我记性不差,没走多少冤枉路,那时候地铁还是两块钱随便坐,只要你不出站就没人管你。

下了地铁站,人行道上都是防滑坑,我背着包,拖着两大箱子走的很吃力。

走过华威桥,我终于看到了北门外立着的金字横碑。

“潘家园旧货市场。

“终于到了...”

第2章 卖货

拖着箱子从北门进去市场,我首先看到的是大棚区,好家伙,记得那天刚好是周六,说人山人海都不为过。

金刚菩提,蜜蜡松石,瓷器杂项,玉石珠宝,铜器兵器,石雕拓片,刺绣字画,真的是什么都有,看的我大开眼界,眼花缭乱。

当然,大部分都是假的,大棚地摊上有真货的寥寥无几。

我一乐,心想:“这里都是假的,我的东西都是自己收上来的,是真正的老东西,应该很快就会卖光吧?”

见棚子里有个空摊,于是我就准备拿出来东西摆摊。

“哎,你干啥?!”

旁边的一位光头摊主阻止了我。

“摆摊啊,”我说。

“摆摊?这是你的摊吗你就摆!走!小屁孩赶快滚!”

我一咬牙说:“我要摆摊,这是你的摊吗,我给你钱,你要多少钱?”

光头男眼睛滴溜溜一转,他马上笑着说:“一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