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1 / 3)

对这个,周长城的建议是:“再等等。就像是刚开始我根本没想过要学英语,如果不是被梁志聪刺激了,工作又有这个需求,谁愿意去学这种鸡肠文?你现在不知道要学什?么,可能?就是那个触动到你的时机还没到。”

也有道理,万云听进去了,如果暂时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就先专注手头的事情。

夫妻两个说完这些心里话,又说到另外的事。

“对了,裘阿姨还是不见我们。”万云想起昨天给?裘松龄打电话的事,脸上?微微惆怅,“上?回中秋,请她来家?里吃饭,她说和朋友有约。除夕我也想请她过来吃团圆饭,现在还有三个月才过年呢,她又说已经跟朋友说好,到北京去过年,不知什?么时候回广州。”

自?从桂老师离开后?,周长城万云和裘松龄基本上?就断了联系,裘阿姨是个坚决的人,她像是感情世界里的侠女?,抽挥剑,斩情丝,对故人之事根本没有任何留恋。

“随她去吧。”周长城说,“其实裘阿姨和桂老师是一样的人。”都不会为谁停留,半斤八两。

桂春生到了香港后?,发过传真、写?过信、寄了一箩筐的新鲜玩意儿回来,大家?也打过电话,不过打电话要约好时间,去邮局取特殊的国际线号码来打,并?不方便?,大部分时间还是写?信。

周长城和万云听他声音,似乎在香港还算适应,他说,已经见上?了分开几十年的儿子和弟弟妹妹,去看过桂世明的坟,跟凌一韦等老友也碰过了头,目前?和桂世基一家?住在湾仔,此地距离他下车的九龙站,需花费两元船资搭乘天星小轮过海,住的大厦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高楼,他们在二十八楼,夜里仍能?听见楼下电车声,住在闹市,令他入睡困难,每晚要在两耳处塞棉花,但人均素质高,张口是请、你好、谢谢,友邻之间,非常客气。

在信里,桂春生的谈兴也高,他写?在香港的新发现,说这个地方与三十年前?大不相?同,是真正的日月换新天,还特意提到了地下铁,夸赞这是人类交通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堪比飞机,允诺下回拍照后?寄回广州给?周长城和万云。

桂春生说自?己到香港不过两个月,就读了好多书,刚开始还会躲躲藏藏地看,后?来见怪不怪,当街可看。这些书里的话,是原先在广州报社,不能?提不能?说的,但在香港,似乎谁也不管你是什?么主张,报纸和报刊上?打嘴仗、互相?反攻的不在少数,很自?由,很热闹,用词夸张劲爆,他看得过瘾,却不再动笔写?文章,只?想专心家?庭生活,接送两个孙子上?下学。

唯一抱怨的就是香港眼花缭乱的巴士,总让他分不清楚方向和站台,且他们住的地方后?头是一座山,坡陡路小,他无事做便?出去散步,成日走路,膝盖难受,不过假以时日,定然也会习惯。还有这里的生活节奏比广州的要快许多,仿佛每个人都横冲直撞要去抢钱,买□□号码和赌马的人会到黄大仙庙里摇签号,恳求道家?神?仙庇佑发财,很值得仔细观察一番,这些事,他已经有些年没有再见过了。

信里,桂春生寄了张他和桂世基一家?四?口的合影照片回来。

桂老师穿着新买的衣衫,戴着黑色墨镜,笑容满面,和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靠得很近,那是他的大儿子桂世基,儿子揽住父亲的肩,父子两个都有同样的大额头和高鼻子。

桂世基的另一边是妻子欧阳淑薇,她身着丽色的裙子,倒像是东南亚那边改良过的娘惹装,其子女?桂之仪和桂之齐则站在三个大人的中间,比着两个大大的耶,笑得双眼都眯起。

桂春生在信末展望待香港回归后?,政策变更,期待周长城和万云赴港游玩,到时他定然带他们四?处拍照留念,又叮嘱他们不需过多惦念,好好生活,终会有再见一日。

看完信,周长城和万云对桂老师的适应性赞赏不已。

万云曾把裘阿姨说桂老师从前?是“西关闯王花大少”的风流往事告诉周长城,读了信,笑说:“‘西关闯王’现在也要接送孙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