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消息归来水泥研制大获成功,品质上乘。
他难掩喜悦之情,透露已将这一成就上报朝廷,未来水泥将由官府统一发售,其配方更有望呈送至大启京城。
面对此等殊荣,官府本欲对周宴宴的卓越贡献给予表彰,然她心性淡泊,不愿争名夺利,竟将这份功劳让给了萧凌。
时至仲春二月中旬,主宅正式动工。村落中的壮劳力们,总共聘请了十五名,现已齐集于空地,只待工头的一声令下,便全力开工。
周宴宴几乎日日亲临现场,满怀期待地见证着主宅的每一步蜕变。从深掘地基,到地梁稳固的筑起,再到框架的搭建……转瞬之间,不过月余,一座气势恢宏的青砖府邸已成型了。
张工头初次用水泥建宅子的,彻底革新了传统木材结构,所筑的建设更是坚不可摧,实用性超乎想象。
与此同时,周父、木大叔等一众工匠正紧锣密鼓地雕琢着窗棂框架,而周宴宴特委托萧凌搜寻琉璃材料,甭管这玻璃在这个时代有多贵,她也要坚持用玻璃装点窗棂。
幸而,在这个时代琉璃虽非遍地皆是,却也非绝世难求,只是其价格高昂。
不知不觉,两月转瞬即逝,主宅已巍峨耸立,竣工在即,目前只剩下窗棂部分,还需宴周父他们加紧赶制。与此同时,张工头已带着收下的工人着手筹建厂房。
周宴宴身着粗简布衣,在已成型的主宅内穿梭,这间长达四十米的宅子,青砖砌墙,红瓦覆顶,空间豁达,光线充足,这宅子风貌引得十里八乡的乡亲频频造访,无不投以艳羡的目光。
宅内陈设的每一件床榻与家具,都是周父亲力亲为,以及跟六位村里的木工日夜兼程打造出来的。
一日,萧凌率队将琉璃材料送到辛花村,为确保万无一失,张工头亲自督导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琉璃卸下,并随后参与组装工作。
周宴宴与周老爷子在一旁静静观看,心中满是感慨,眼见梦寐以求的琉璃窗终于落户家园,别提她有多激动了。
““这琉璃窗,造价不便宜吧?”周老爷子询问。
周宴宴微笑颔首,“无论是正宅还是工坊,都特意定制了这些琉璃窗,总计花费了一百两银子,确是物有所值。”
耳畔忽闻一阵吸气声响,周宴宴循声侧目,只见是杨石头立于旁侧。这两个月以来,他携同侄子杨文文,日日不辍地在这里干活。鉴于杨文文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周宴宴就让他协助木工师傅做些杂务。
在这里干活,他们也赚了不少工钱的。就连周淑兰,这次也显得格外安分,不见她再兴风作浪。
周宴宴那座日益成型的大宅,一日一个样,引得杨石头眼红得很。记得以前,去年这个时候,周家别提有多穷酸了,几乎是连饭都吃不起的那种,而今年周家却已筑起青砖大宅了。
这宅子壮丽得很啊。早前大家私下猜测,这种新宅建造的费用肯定是很高的,现在听到周宴宴的谈话,才大吃一惊,这光几扇窗棂就耗资一百白银了,杨石头更是满心疑惑,周宴宴怎的就凭一家小店,就能积累巨额财富了?
其实,杨石头自然是不知道的,周宴宴每个月都能拿到春满酒楼的红利呢。
窗户安装完毕后,周宴宴搀起周老爷子的手臂,笑道:“祖父,咱们进去瞧瞧新宅吧。”
走入正厅,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客厅,两米长的沙发和原木茶几,整体装饰散发着田园风情,而墙上的现代感壁橱与窗棂设计,则为这田园景致添上一抹时尚。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每个角落,让整个空间显得既温馨又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