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存在。

那还考虑什么?揍他就完了。

凌穗岁和其他演员讨论剧本时,有人说沈蕙是不是有点英雄梦呢?看她帮钱菊揍人这个狠劲,还是很有正义感的嘛。

其实照这么理解也不算错,维护他人的正义和压榨自己的员工之间也没那么冲突……但凌穗岁读了很多遍剧本,她知道沈蕙不是。

她暴打渣男,或多或少有一点正义成分,但她觉得更多的是发泄吧。

沈蕙提出交换人生,可不是为了忆苦思甜,豪门大小姐怎么会没苦硬吃。她之所以愿意以钱兰的身份生活,还给自己提高难度回到钱家,只是把这里当成了“现实副本”。

她相信,哪怕是用钱兰的身份,她依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重回巅峰,因为她就是这么优秀这段极其自恋、傲慢的心理活动,是凌穗岁认为她精神不太正常的主要原因。

但沈蕙错了。阶级壁垒比她想象得还要深厚,她用自己的知识和手段,赚到了几万,几十万,这在钱家人眼中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对沈蕙来说算什么呀?

区区百万,就成了卡住她的门槛,让她觉得非常憋屈,这点钱她以前根本不放在眼里的。

即使钱家人都觉得她有大出息,沈蕙也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因为她压根瞧不起钱家人,所以他们的赞扬和崇拜对她来说毫无意义。钱菊丈夫在这时候犯事,正好就撞到她枪口上了。

在她的憋闷无处发泄,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成功也有投胎的运气因素时,忽然出现了一个人形沙包,沈蕙能放过吗?

还有一点是,不管是在伪装钱兰前后,沈蕙都很注意自己在人前的形象。

毕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资本家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表现出对普通人的轻视鄙夷。就算不给自己立一个“亲民”人设,也不能因为形象翻车,导致品牌在网上被抵制啊。

所以,无论心里怎么想,沈蕙表面上都很平和友善。这些被压抑的、不能外露的情绪,一直在她心里积压,直到终于出现了她可以光明正大输出负面情绪的对象只能说这人渣算是赶上好时机了。

这就是电影,哪怕只有十几秒的镜头画面,都值得演员反复推敲。

角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可以向观众传递很多信息。有些观众看得出来,会细细品味,有些观众就是看个爽,只会囫囵吞枣地略过,但这不是演员可以偷懒的借口。

凌穗岁对角色行为的分析,都不单单建立在某段情节之上,肯定要联系前后文,纵观全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