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如今这千钧一发的微妙时机。一步为生一步为死,成功了的回报当然无可计算,可笔下但凡了差错一丁点,那不仅自己大受摧折,怕还要带累得穆国公世子也要吃瓜落了!
事已至此,有进无退。张太岳深深吸气,强自镇定心神,行礼之后接过笔墨,仅仅沉吟思索了片刻,便摊开绢帛,逶迤下笔。
都是十年寒窗磨砺出来的顶尖卷王,笔头上是绝对来得的。参照着李再芳黄尚纲先前已经写好的纪要,大半个时辰的功夫便写完了洋洋洒洒近千字的御旨,随后恭呈诸位重臣过目。
张太岳的政治天赋的确是高明之至,在下笔时就已经捕捉到了世子“用重笔”的暗示,所以文章铺陈挥洒,写得相当漂亮,也相当的有水平。旨意刚柔兼济,既严厉斥责了“尹逆”的种种恶行,以雷霆万钧震慑天下宵小;随后又以极为镇定平和的口吻叙述了政务及人事上种种的变动,详略得当、整整有法,表示朝廷依旧稳如泰山,一切尽在中枢掌握,安定各地之心。
这样一篇诏令呈送上来,各位重臣逐一
过目 居然一字也不能改 只能默默不语 心中微起波澜。窥一斑而知全豹 大家都是在文山会海中滚出来的 当然知道这一笔好文章是多么的力重千钧。无论是癫公碰巧还是早有预备 世子推举的这个人选 都的确是无可挑剔。
当然
他眼睁睁看着张太岳写完诏令之后后老老实实退到世子身后 那种被ntr的耻辱与痛苦便蓦地涌上了心头。即使以许阁老的城府老道 一时也不由面目扭曲、大为破防 只是一声都言语不得罢了。
世间后浪推前浪 虽然与闫阁老水火不容彼此敌对 但在面对这火箭一样窜升的新生代时 两人的痛苦却总是相似的呢。
诏谕最后经皇帝许可 李公公用印 而后诸位重臣再逐一上前签字画押 表示对这一份旨意完全认可 绝无异议。这一日风波动荡 惊心动魄 真是没有一刻喘息的时候。而直到走完这最后的流程 所有人如释重负之余 才终于意识到了一个显豁之至的事实:
如今的天下 恐怕终于要有大变动了!
·
当然 历史绝不会跳出个提示框来警告什么“变动节点”。虽然经历了数十年前所未有的惊变 但在皇帝临时拼凑的中枢班子上任之后 京中局势还是快速恢复了稳定。大乱之余格外要安抚人心 在请示皇帝之后 裕王等立刻撤销了维持不过数日的宵禁 缩减了搜查与盘问的范围 逐步恢复京城正常的生活秩序 着重审问直接牵涉到逆案的尹王及诸位宗藩。
所谓祸兮福之所倚 到了这个时候 反而能看出大安宗藩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因为各位宗室实在人憎鬼嫌得无不厌烦 基本没有什么官员愿意和这群败事有余的造粪机器往来 所以即使是波及甚广的谋逆大罪 查来查去居然也牵连不到几个京官 有力保证了朝政的平稳与政治气氛的缓和 也实在是意料之外的喜讯了。
官僚的脾气总
是相似的 一旦确定了自己不会被逆案波及 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大臣们立刻镇定下来 并油然而生出了熊熊的进步之心救驾之功是赶不上了所以 在朝廷政局渐趋平稳之后 新组建的内阁最忙的都不是什么国家大事 而是由上到下由里到外无穷无尽的检举。尹王及诸位宗藩们的人缘也确实是坏到了一个境界 风声一起后和他们有过接触的官员基本都要站出来踩上两脚 批深批透深入揭发 追忆这群人从生下来会说话为止每一个谋逆的细节。株连并坐转相攀扯 基本把此次进京贺寿的宗室全部给拉下去了。
这些养尊处优的造粪机器当然顶不住锦衣卫和东厂的手段 入狱后不到三五日就是屁滚尿流魂飞魄散 恨不能将十年前吃的早饭都给老老实实吐出来。但宗室们的政治素养却委实出乎了朝廷重臣们的意料本来六部九卿摩拳擦掌 是打算在此次逆案中抓出个组织严密阴狠老辣手腕高强的幕后逆党 罗织牵咬后给自己刷一份大大的kpi 但如今审来审去 却始终不能从主犯口中审出什么深谋远虑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