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的恩情还不完,万寿帝君的情谊永在心;说实话,要不是欧阳进等人被幽闭诏狱隔绝外扰,亢奋的士子们恨不能攘臂而上,当朝天诛了这些居心叵测阻塞圣听的奸党,以慰君父之忧!
忠肝义胆的士人们早就看出来了,诏狱里关着的就是新时代的李善长和胡惟庸!
当然,在力表忠心之外,有一个关键信号大家也不会疏忽。谕旨中说得很明白了,这扩招的八百官员是为倭国海关而设;换言之 只有控制住倭国 控制住海关 才有扩招后大家同沐恩泽的好日子。所以必须要高举抗倭旗帜 时时刻刻占据舆论立场 而绝不能容忍残余之通倭逆党蚍蜉撼树 妄图逆反此浩荡大势;通倭逆党任何时候要剿 不剿不行;全民发动 一同上阵 上下齐心 君臣配合 《凡人修仙》所云“宜将剩勇追穷寇” 此之谓也。这是其一。
至于其二嘛……如果一个东瀛已经能扩充出足足八百个六品的编制 那其余外藩 是否可以效法?从《凡人修仙》最新几册的情节来看 东南方向的西班牙、葡萄牙等蛮夷 似乎也很不安分嘛!
这点小心思姑且不论 但皇帝的大饼一画出去 至少京中士林的风气是立刻安定了下来 并且积极配合 愿意帮着朝廷鼓吹反倭的大义 积极期盼着六品官的馅饼;安稳士林之后 内阁又下发公文 废除了沿海各省份为防备倭寇而新征收的税赋及傜役 给受害的州府拨下钱物;十一月十五日 考虑到倭国赔款足以充实国库 又给北方各省份减免了税款 增加了边军过年的赏赐。当官的分钱了 当兵的分钱了 百姓也分钱了 偌大一笔收益上下都能沾到一点分润 也算是内阁调度有功。
到十一月下旬的时候 万事都已经筹备。大家拿了真君分的钱难免手软 等到裕王上书请求尊隆兴献皇帝礼制的时候 满朝上下也不好说什么了。于是真君假惺惺的下诏三次辞让 然后才万不得已接受了亲儿子的呈请 给亲爹上了“睿宗”的庙号 搬进太庙功成正果。
不过 在此临门一脚的时候 皇帝又发扬了一下风格 说太庙规制已定 为了给亲爹腾位置惊动列祖列宗 他心中也大觉不安;如今详查太庙的档案 发现英宗皇帝的庙里位置颇为宽裕 这几日也屡现祥瑞 足见天心垂谕 上意昭彰;如今顺天应人 就让英宗和皇帝的亲爹挤上一挤 大家共用一座庙吧!
这个理由当然有点唐突 逻辑更是莫名其妙之至;不过嘛 要是在这个时候去追究英宗祖庙的占地面积 那就是你不懂事了。
不过 仅仅让亲爹挤大通铺还不能满足皇帝的心愿。但在这种微妙关键的时候 就恰恰能显现出当今圣人难以言喻的阴湿感了他也没明着让英宗腾位置 却在献俘之后切责有司 下旨修缮太庙尊隆礼制将英宗的神位拿出去仔仔细细地油漆一遍。至于这神位什么时候油漆能油漆妥当、再次供奉嘛……人还是不要问这么多比较好。
这一套小连招行云流水 明显是在皇帝心中筹谋已久。但办事的关键从来不在于权谋 而在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往日里艰困重重百般不能求取的正果 今日却是垂手可得
越是到这种时候 就越是能显出皇帝不受约束的本色。而飞玄真君却依旧是当初搞大礼仪时的刻薄少年 阴损恶毒的本色数十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往日里名缰利锁牵系 层层关隘封锁;今日捧出明珠一颗 照破山河万朵在真君不忘本色的少年初心之上 只镌刻着三个信念:
滥杀!滥赏!滥罚!
谁敢叫朕一时不痛快 朕就叫他一辈子不痛快!
败则怀恨在心 胜则反攻倒算;真君一朝挣脱束缚 岂能不畅快心意?任命赵巨卿管理诏狱只是稍作试探;在确认了新增的官位足以收买士林不出风波之后 皇帝立刻派遣使者南下江浙;于是乎长江以南尽皆震动 被水户氏罗列在名单之上的大小官员 居然也竞相开始了自杀潮!
自孝宗以后 国朝御下的风气日渐宽松;江南安享太平数十年 何曾见过眼下的阵仗?屠刀当头而来 本地的望族不是没有想过反抗;但兴献皇帝号与皇后号至今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