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他也放心了。

至于锦娘这边却为他找亲事有些麻烦,正跟杜卿抱怨:“要说找官家女儿是可以,但只能选些穷官的女儿。”

淳哥儿是不差钱的,他肯定奔着找官家女儿过来的,锦娘摇摇头,继续替儿子挑选。

自然,她也给儿子提了一个要求:“好歹你也要考进州学才行,有真材实料,别的都不必怕。”

“儿子在周家其实也没怎么学,原本在临安的时候,先生都没怎么请,后来还不知是哪位族人说了一句,我们才读书的。”淳哥儿低头。

锦娘笑道:“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当时我也是看到周家的情况,若是长久待下去,反而对你来说未必好。只不过,娘也提醒你一句,这些所谓的钱财权势都只不过是一时的,你自己学到的才是你自己的。”

她也不能完全让淳哥儿觉得有依靠了,就做二世祖,便是连她自己若是不攒下偌大家俬,哪里又有许多底气。

淳哥儿身边那些不靠谱的小厮丫头,锦娘都换了一遍,成日督促他读书。起初,淳哥儿还立志要好生学,可逐渐懒散起来,锦娘要管她至少也得管他进州学,帮他说一门好亲事,自然他消息想跑,也让人压着他。

还好这孩子自小读书还算聪明,十九岁这一年考进州学,他家资十万贯,人生的还算是破抻敨,还是通判夫人的儿子,本人也是出自书香之家。

知州爱才,又见锦娘上门,随把女儿许配给了淳哥儿。

锦娘去信到临安府,临安府那边送了不少聘礼过来,淳哥儿娶了知州女儿,先回临安拜见长辈。

而锦娘又因为杜卿到衢州府做知府,路过临安时,专门过去见了周家二老爷和二夫人一面,这个时候他们年纪已经很大了,垂垂老矣,二人相互为伴,但是很好。

周二老爷原本是个十分精明的人,现在因发福了,看起来慈祥许多。二夫人,现在都称为老夫人了,她正笑道:“还要多谢你,帮他娶了一房好媳妇。”

“这也没什么,我逼着他读了几年书,还怕他怪我呢。”锦娘道。

吴氏又道:“我和二老爷打算去阳羡养老,我们年纪太大了,管不到淳哥儿了。你是个厚道人,安置孩子成婚了,还让他们回来孝敬我们。可我们也不能太自私,淳哥儿就烦劳你们日后多费心了。”

锦娘有些错愕。

不少人过继了孩子,恨不得和前面的人家断绝往来,怎么周二夫人这般?

吴氏却心知肚明,她们年纪太大了,拦是拦不住了,还不如做个人情。

锦娘也应下了,她和杜卿现在就打算再做几年官,帮女儿许一门亲事,就可以辞官回家了。要说淳哥儿夫妇送周二老爷夫妻去阳羡之后,又去锦娘的衢州任上。

平日淳哥儿帮杜卿处理公事,淳哥儿的媳妇在锦娘身边伺候。

接着杜卿又到甘州平调做了三年知府,蓁蓁也许了一桩亲事,淳哥儿还送了两千贯给妹妹做聘礼。

甘州任上做了几年之后,杜老爷生病了,杜卿则和锦娘一起回乡伺候老人,杜老爷撒手人寰后,杜卿守孝,完了之后,把蓁蓁发嫁出去,淳哥儿已经考中了进士。

锦娘便和杜卿在老家闲住,白日二人常常泛舟湖水,夜里会一起吃美食,日子过的都不知晓过了多少年了。

朝堂中的事情,她们并不知晓,只是有一日遇到一男子和随从被人从客店赶出来,众人还指指点点。锦娘记人很有一套,她没想到此人竟然是蒋羡,连忙让人带回家中。

蒋羡见锦娘亲自下厨做了他最爱的炸鹌鹑,差点落泪下来,他年少失怙,好容易爬到高位,如今被贬后却被人骂奸臣独夫,每到一处都有人揭露他的身份,显然是政敌故意为之。

只是没想到多年前,他不过偶然帮了一把杜卿,还收了他不少礼的,他们竟然还记得。

好容易用完一顿饭,锦娘拿了一袋钱给他,说了一句:“我在后门为你安排了马车。”

“多谢。”蒋羡很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