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大家一起吃饭,那才好。”
接收到女儿是反对的,罗玉娥也开心,因为三房属于做事没任何计划,每年过年都是除夕当天买菜,没本事又爱指手画脚,过年容易吵架,她没房子住就罢了,如今有房子住,也拒绝了:“是啊,别说是锦娘,就是我也不愿意出去了,风吹的我头疼的很。”
三叔愣了一下,又说起莹娘定亲之后准备买宅子的事情,莹娘也道:“安旭家能拿一百六十贯出来,我们找了房牙,房牙说可以替我们借贷九百贯,我向寺庙借了四百多贯。如今我自个儿手里还得拿出二百多贯来,反正是写我的名字,只是我手里有仅有三十多贯,大姐姐(荣娘)那边已经借给我了五十多贯,还差百来贯呢……”
锦娘常听说三叔爱博戏,就是喜欢以小博大,做生意喜欢找角落或者最便宜的赁钱,没想到她这位堂妹竟然准备在古代“贷款”买房。
啧啧,到底谁是穿越的啊?
但锦娘连忙道:“我一个月不过一贯,前几个月我爹娘钱典了这宅子,我又给了她们一年多的月钱,我是真的没有,若有,怎么着也会借给你们的。”
魏雄倒是看莹娘:“让你爹给你点儿不就成了。”若是他有钱,肯定都会锦娘用。
三叔当然不愿意借钱,所以才来二房这里。
三叔他们一听说都不借钱,也坐不下去了,一群人乌泱泱的离开了。
等她们一走,罗玉娥就咋舌:“这三丫头感情空手套白狼啊,全是借的银钱,还要写她的名字。”
“真是天底下不能白掉馅饼儿,还要请我们吃饭呢。”锦娘无语。
别看魏雄看起来老实,其实他的阴谋论也不少:“不会是看我们典了宅子,她们就赶紧去买的吧?想跟我们比一比。”
锦娘失笑:“反正咱们家也没钱借,就不管了。”
但很快,锦娘又叮咛魏雄:“我听说赊钱,以田宅或金银为抵当,无抵当者,三人相保则给之,到时候您可千万别作保就行。”
“对对对,女儿说的对。”罗玉娥生怕丈夫被忽悠过去作保。
魏雄立马道:“我当然不会作保,可是你三叔为什么不拿钱给莹娘呢?他做了这些年的买卖,房也不置,车也不买,手里那么多钱。”
锦娘摊手:“谁知道呢?还别说拿这些钱出来,就是去她家吃一顿饭多盛一碗饭,三叔母都开始竖起眉头呢。”
只不过这件事情给了锦娘启发,原来北宋也可以跟现代一样贷款买房子,甚至还能够朝寺庙借钱,这就是另外一喜了。甚至《宋刑统》引“杂令”中已有明确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又引户部格敕:“天下私举质,宜四分收利,官本五分生利。”
想起她在现代首付的房子,在最高点买的,贷款利率都快百分之六了。
又听罗玉娥道:“她们借这么多,怎么还啊?”
锦娘想了想:“我听说莹娘被冯姐夫又介绍去香药铺,专门在铺子里卖成药,卖药您说赚不赚钱?尤其是不少妇人羞于看病,都是买成方,有时候她挎个篮子上门去卖,自然生意好,赚的也多。”
之前,莹娘在做焌糟,月钱也很高,可听闻遭到客人调戏,就寻冯姐夫介绍了一份工作。
无论做大夫还是卖药,都是比较挣钱的行业,只不过这些要有门路。
魏雄看向女儿道:“锦娘,要不你也去做吧?求你姐夫介绍一二。一个月一二十贯,可不少。”
“爹,我还是愿意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靠别人,咱们也不欠人家的人情。”锦娘总觉得靠别人自己就得矮一截。
魏雄知道女儿主意大,自个儿也说服不了,他又去锦娘房中帮她铺床扫地,甚至把锦娘漱口的被子都擦的干干净净,期间也没少让锦娘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