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成为抵御寒冬的坚实铠甲。

而我和许简寒给自已放了个小假,今日没有出去摆摊,实在是地里的活儿需要我们打理。

值得高兴的是,我的菜园子里又有一批菜熟了。在没有高科技温室大棚庇佑的偏远村落,每一棵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蔬菜,都承载着大自然的恩泽,来之不易,珍贵无比。它们是寒冬餐桌上的一抹亮色,亦是生活给予勤劳之人的甜蜜馈赠。

红萝卜首先成熟的,在我的悉心照料下,长势格外喜人。我猫着腰,在菜地里精挑细选,挑出数十棵个头匀称的,我搬出了昨日带回来的坛子,我打算腌制泡菜,萝卜是最好的泡菜坛子里的原料选择。

地里剩余的红萝卜,我与许简寒围坐在桌前,细细切成了均匀长条,着手腌制萝卜干。屋内比之外头温暖多了,菜刀与案板碰撞,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我俩边切边唠家常,偶尔还会因谁切得更细,更匀称拌起嘴来,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煞是有趣。

不得不说,许简寒最近说话是愈发流利了。

萝卜干的腌制很注重一开始控干水分,然后盐和糖的比例尤其重要,我前两年冬天已经做过几次,也算是掌握了窍门。所以出来的萝卜干咸香微辣,很受许简寒喜爱,是我们早餐桌上的“常客”。

清晨,就着热气腾腾的白粥,夹一筷子萝卜干,“嘎吱”一声,清爽可口,唤醒味蕾;或是割一把鲜嫩蒜苗,与萝卜干一同下锅,炒份回锅肉,肉香与萝卜干的清香相互交融,香气扑鼻,光是想想,都叫人馋虫大动,仿若寒冬腊月里,肚里也被这美味填得暖意融融。

小两口过日子,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银钱。眼下面临寒冬,年关也快了,当务之急是想法子多挣些银钱,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过个肥年。奶茶的生意虽然勉强做的走,却不如刚开始,汤圆也是,终归不是刚需,是零嘴,收入毕竟有限。所以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好些日子想要再做点什么更有销路的东西,却一筹莫展。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我们又一次一次进山时,我蹲下身帮许简寒挖药之际,无意间发现了山坡上的“野魔芋”,脑海里瞬间灵光一闪,初步的想法应运而生。

我老家那里祖辈们也曾因为物资匮乏,大鱼大肉稀缺,乡亲们便鼓捣出不少独具特色的过年传统吃食。我从中挑了两样制作相对简单且易于保存的“魔芋”和“米豆腐”。我打算试着复刻出来,能卖钱自是最好;即便卖不出去,做出来给许简寒、黄老大夫尝尝鲜,也算不枉费一番心思。

制作魔芋十分繁琐,我与许简寒进山,挖了不少新鲜魔芋块茎背回家,然后小心翼翼削去粗糙外皮,切成薄厚均匀的薄片,迅速丢进清水中浸泡,这一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多余淀粉与涩味。

紧接着,将魔芋片全部倒入大锅中,再配以适量草木灰水,用小火加热,耐心慢煮。

等到锅中魔芋片在咕噜咕噜声中逐渐软糯透明就说明好了。

煮好后,趁热捣成细腻泥状,缓缓加入石灰水搅拌,原本软糯的魔芋泥就迅速凝固成块。

最后,切成粗细均匀的条状,置于清水中反复漂洗,直至石灰味消散殆尽,莹润剔透的魔芋才算大功告成。

当晚,我兴致勃勃从泡菜坛捞出酸辣泡菜,与魔芋一同下锅爆炒,出锅装盘,热气腾腾。酸辣滋味裹挟着魔芋的软糯,瞬间点燃食欲,许简寒吃得津津有味,比平日多添了一碗饭,腮帮子鼓鼓的,模样煞是可爱。我拍着胸脯跟他保证:“这魔芋煮锅子更是一绝,赶明儿接黄大夫来,咱一块儿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