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前夫顾爱国的新妻子,因为要负责前夫家里一切的家务活,做全职家庭主妇,一个人照顾孩子,前夫完全不帮忙的情况下,短短一年的时间,她就从一个青春美丽的姑娘变成憔悴的黄脸婆了。
纺织厂家属院的大妈们,对顾爱国两任妻子的评价是两级的,当然他们是赞扬新妻子的。
虽然他们谴责顾爱国不是个好丈夫,但是不妨碍她们说顾爱国的新妻子是一个贤妻良母模范。而本来有对秦曦较好的言论,也逐渐变成贬低,从城里人本来就金贵、本人有本事,变成大手大脚、不体贴、矫情、不能生儿子。
秦曦听到这些议论,只觉得可笑又可气,她们似乎都是没有开化的老封建一般。
“日子谁过得好,眼睛明亮的都能看得出来。”
“我们又不是活在别人的嘴里,他们说什么,我完全不在乎,对我能有什么影响。”
李红和秦曦走得近以后,接收到秦曦更多的思想观念,也开始觉得做女人不是看别人夸她贤不贤惠,而是看实际过得好不好,看实惠拿到没有。为了别人的夸奖,把自己活得又苦又累,何必呢。
她也开始从女人的角度更多理解女人的苦楚,不再说什么村姑,配不上之类的话,而是和秦曦讨论,此人好歹也是一个高中生,在农村读到高中的女生很少,他们家至少也很喜爱这个女儿,而且她也年轻康健,样貌也挺好看的,怎么活得如此卑微,把男人高高捧起,甘愿吃苦受累?而且如果按照他们老思想儿子万能论,生儿子之前需要讨好丈夫,怎么生了儿子还是要低头弯腰的活?
秦曦看着李红,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她不是思想家,教育家,并不太能给李红分析底层逻辑之类的深奥的东西,她只以耕牛类比,“你看那牛,哪个不是身强体壮,可一个小孩子只要牵着牛鼻子前的绳子,就能让他俯首帖耳,任劳任怨。”
第16章 高考 考上大学,希望女人不要那么傻为……
1977年10月21日官方正式公布恢复高考,考试时间定于一个月后。
海城的大街小巷都是欢呼的声音,家里的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就有了光明的前程,不需要下乡了,还会有国家分配的铁饭碗,谁能不激动。尤其孩子不得已下乡的家庭,那是赶紧通知孩子备考,考回来城里。
秦曦做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准备,为此孩子交给了公婆带,刘姨跟着小孩过去,秦家的杨姨专门过来照顾秦曦。不巧的是,孟清华正在某个项目关健时刻,已经好久没有出研究院了。此刻靠不上他,虽然公婆为儿子作为丈夫的缺席感觉愧疚,但秦曦并不介意,她已经条件很好了,有家人可以帮忙带小孩,有保姆阿姨照顾,而且她已经提前学习了很久,自信于自己的实力,肯定可以考上大学,只是学校好坏而已。
时间很快过去,高考的日子到了。海城的冬天很冷,高考当天,秦曦裹的严严实实地走进考场,走向她命运重要的转折点。
考完后,秦曦觉得一切还算顺利,题目大部分都会,主观题要看阅卷人打分。随后她和以前的老师、同学们对完答案后,大家评估自己的成绩。按照此时的大学报考流程,要先选志愿,再出分数,然后确定学校录取结果。
秦曦估分结束后,觉得可以报考好一点的学校,海城大学就是全国有名的好大学,还在海城本地,上学方便。至于学什么专业,还需要仔细思考。
正好此时孟清华回家了,他的项目暂告一个段落,不需要全天待在实验室,可以下班回家了。秦曦把握不定专业,找孟清华一起参详,他可是读过大学的人,而且海城有不少平反回来的老教授,孟清华也认识。
在请教同样上过大学,还出国留学的秦父秦母后,秦曦决定报考英语专业。
一个是秦曦感兴趣,想多学一门语言,原身从小学的俄语,父母他们那一代的文化分子都是学的俄语,原身小时候上学也是需要学俄语的,然后秦父秦母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所以秦曦从小也和父母学了一些德语。秦曦穿越过来知识也是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