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此之外,学业上的困难虽然也存在,却并不很困扰他。他学东西本来就快,哪怕当时选专业是随便选的。倒是生活上,过了军训期之后,继续住在学生宿舍,他总是不太习惯。
金融系的宿舍要比项远他们那个六人间好一些,是四人间,住起来更宽敞一些,不过对于时誉来说还是很窄,卫生间也很小,要洗澡的话要么站在那个干湿不分离的卫生间里,要么就得去学校的澡堂,那就更不适应了。
总之,私人空间太小是最大的问题。他还不习惯和人有那么近的社交距离,除非对方是项远。
来上京读大学,似乎是他二十年不到的人生中做过最突然、也是唯一脱轨的决定,这决定做得非常不讲道理,并且由此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明明,只要按照原定的轨迹,他可以舒舒服服过完接下来几年。
可是他不后悔。
而且这本来就是他自已的选择,时誉想,把这些事情和项远放在一起,好像一切都是项远造成的,实在太不讲道理。
原则上来说,清大的大一新生,哪怕是上京本地人,都需要按照规定住在学校里,方便管理嘛,大一的孩子一般来说也是刚从高中升上来,还没有转变身份,所以也比较会听管理。清大绝大多数的大一学生都会住在学校宿舍里,但也有特殊情况。
时誉最终还是向学校申请了校外居住,辅导员大概知道他的情况,也没怎么卡。
他自已是不住宿舍了,却没有想办法让项远也一起住进来。一方面是觉得,也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完整的宿舍生活也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没必要拿自已的意愿去揣测他人的想法,另一方面嘛......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就算他想二十四小时和项远在一起,也没那个必要。
所以自已退掉学校宿舍的事情也就没刻意让项远知道,他自已请人来搬走了宿舍里最后一些个人用品,彻底住进了那间,原本汲家给他后,他不打算多待的房子里。
现在他对这个空间的定义也发生了偏移。
原本于他而言,这里跟酒店没什么差别,汲家给他,他收下就是,有时候在学校住的不方便,就过来待一天。
但是从项远住进来之后,这里就变了味,往一种他未曾体验过的方向。
和第一次走进这房子时相比,他如今的心情很不一样。汲家给他的时候,房子已经是装修好的状态,随时可以拎包入住。
可现在,项远买了不少新东西填进来,他才发现,原来比起一个正常住人的“家”,这房子差了那么多东西。
厨具几乎是换了一套新的,因为时誉自已不做饭,所以并不清楚原本汲家买好的那些是否实用,贵反正是挺贵的......但项远几乎是把一整套都给换了,所以想来是不太实用的,估计负责装修的人也不觉得他会用厨房吧。
而且围裙上的可爱图案,也更给这个非常冷冰冰的房子增添了生活气息。
原来这间他看起来很正常的屋子,离一个“家”,差了这么多东西。
第31章 心情
时誉放在宿舍的东西并不多,他一向秉持着东西不够可以买的原则,并没有什么必须带在身边的物件。
这其实有点奇怪,但他自已意识不到,直到发现宿舍里其他人,每个人开学都带了至少两个行李箱或大包。他们的东西把那间刚入住不久的宿舍填得满满当当,每个人的储物柜、上床下柜的所有能放东西的空间,都在短短两周时间内迅速被丰富起来。
而相比之下,时誉依旧像在住酒店似的。大概因为,于他而言,哪里都不像一个家,住在哪儿都像住酒店吧?
如果项远没和他合租,他大概是意识不到这些差别的。
时誉现在对这间房子的观感变了许多,甚至有些不想让旁人过来他已经开始把自已前十几年没有的、对“家”这个字的感情倾注了进来,只是自已还不太好意思承认。
所以帮忙搬东西的人只是把那些物品全都搬到了房门口,时誉没有像往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