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54 / 59)

是她对表哥表嫂在意的不够,没太放在心上。“表嫂节哀,你还年轻,先养好身子,孩子还会再来的。”华阳轻声安慰道。田氏苦涩地点点头。戚皇后坐在主位,目光淡淡地扫过田氏。女儿养在宫里,平时很少接触外男,在感情方面开窍很晚,十四五岁的年纪都没发觉侄子戚瑾看她的眼神已然带了情意。女儿看不出来,戚皇后早早察觉了。戚瑾是她的娘家亲侄,生得仪表堂堂且文武双全,戚皇后当然很喜欢这个侄子,只是侄子就是侄子,不适合做女婿。戚家注定是她与太子的助力,无须再联姻,而她的女婿,除了容貌才干要配得上女儿,家世也要于大事有益。为了不让戚瑾陷得太深,甚至勾动女儿的春心,戚皇后一察觉此事,便马上授意母亲尽快给戚瑾定下婚事。母亲明白她的顾虑,迅速相中了田氏。让戚皇后满意的是,戚瑾明明喜欢女儿,却并没有冲动地来找她恳求什么,平平静静地迎娶了田氏。可惜她与母亲能安排戚瑾娶田氏,却无法强迫戚瑾对田氏用情,成亲四五年了,田氏只怀了一次,还没保住。戚皇后垂眸,端起茶碗浅浅地抿了一口。戚太夫人等人在凤仪宫坐了半个时辰,这就告退了。她们一走,没等戚皇后跟女儿说说贴己话,林贵妃携女儿南康公主又来了。南康公主只比华阳大了一岁,就如林贵妃多少年来持之以恒地与戚皇后争着宠,南康公主出嫁前,也一直都想把华阳压下去,她好做宫里最受宠的公主。可惜,林贵妃母女的算盘都打空了,谁也没能如意,连林贵妃最大的倚仗豫王都争夺太子失败,去洛阳就了藩。林贵妃没什么好看的,华阳看向南康时,先注意到了南康的腹部,瞧着像怀了六七个月。南康察觉她的视线,笑着摸摸自己的肚子,再看向华阳,意外道:“妹妹与驸马成婚两载,去年也早早除了服,我还以为会听到妹妹的好消息呢。”华阳淡笑:“炎炎夏日,我巴不得一身轻松,倒是姐姐,这么热的天还来进宫看我,着实叫我感动。”姑母急着见她,是出于想念,外祖母一家,既是想念,也有尊卑礼法的顾虑,需要展现侯府对她的看重。至于南康,两人间没什么姐妹情分,但为了在父皇面前表现姐姐对妹妹的关心,南康就算心里不愿意,也必须冒着酷暑过来。倘若南康比华阳更受宠,公主的面子更大,南康完全可以不累这一趟的。南康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华阳简简单单一句话,恰好戳中了她的不甘之处!她暗暗咬牙,脸上还得扯出笑来:“感动什么呀,姐姐是太心疼你了,从小在宫里娇生惯养的,居然要跟着陈阁老一家去陵州那偏远之地服丧,还在那边受了莫大的委屈,竟差点被湘王掳了去。”说到后面,南康又幸灾乐祸起来。华阳还是笑:“服丧是我自愿的,至于湘王让我受的委屈,父皇赏了我打王鞭,我便算因祸得福,早已把那点委屈抛到脑后,姐姐也不必再白白记挂。”南康:……

第 69 章

华阳回宫的第三天清晨, 她还在栖凤殿睡觉,景顺帝已经去上朝了。文武大臣分站在大殿左右两侧,各有两列。陈廷鉴一袭阁老红袍, 站在文官里侧, 他旁边的, 是现任内阁首辅高阁老。高阁老六十四岁了,头发胡子花白,腰杆却挺得笔直, 看这气势再做十年首辅应该也还行呢。陈廷鉴与高阁老都是景顺帝器重倚赖的心腹大臣,两人曾经与前首辅联手搬倒了一位巨贪,又在巨贪倒下之后,两人又一起使劲儿,把政见不合的前首辅给“请”回家里养老了。有共同的“政敌”时, 他们是一条船上的, 当挡在他们前面的“政敌”不见了, 陈廷鉴与高阁老在处理政事上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都想替朝廷、百姓做实事, 都想实现国泰民安的抱负,可一个想走东边的路, 一个认为西边的路才是对的, 自然都想做内阁的头, 让其他人听自己的指挥。早些年景顺帝更倚仗高阁老,后来陈廷鉴凭借他的才干渐渐赢取了更多的帝心,早在华阳嫁给陈敬宗的时候, 景顺帝便已有让高阁老致仕养老、升陈廷鉴为首辅的念头。可惜陈家老太太去了, 陈廷鉴不得不回乡服丧, 让高阁老又继续做了两年半的首辅。如今陈廷鉴回来了, 满朝的大臣们都等着看景顺帝会怎么选呢。景顺帝通常是不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