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愤恨的情绪,大局已定,她们也认了命。一直到夜里,华阳终于又有机会单独与母后见面了。才刚刚三十九岁的戚太后,因为忙碌了一日,这时也累了,斜倚在罗汉床一侧。看到容颜憔悴的女儿,戚太后面露怜爱,招手叫女儿坐到她身边。“父皇走了,又给你托了那样一个梦,盘盘今日过得一定很煎熬吧?”她将女儿揽入怀中,温柔拍着女儿的肩膀。华阳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娘是这世上最无可取代的人,母后越严厉,这般的温柔就越让她贪恋。戚太后拿出帕子,亲手帮女儿拭泪。景顺帝的驾崩,于感情上对她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伤感也有,只是一会儿就过去了。她更关心大事,仅有的私情,也是心疼一双儿女的丧父之痛。“盘盘放心,豫王的事我与陈阁老已经定好了防备之策,你只管一心替你父皇守灵,能睡的时候好好休息,其他都不用担心,知道吗?”华阳点点头。她既相信母后,也相信公爹,这两人联手提防豫王,她就更加安心了。先前的事都是她自己扛着,此时此刻,华阳只觉得全身都轻松了下来,只剩对父皇的缅怀。
第 110 章
六月初三, 天色尚暗,一匹匹快马疾奔出京城城门,带着载写先帝驾崩、太子继位的公文前往各地官府、藩王宗亲之处。河南紧邻京师, 一日之内, 这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河南境内, 官民皆知,自此换上素服,开始恪守国丧。其中, 汝宁府位于河南的最南边,就藩在这里的景王下半晌才收到公文。景王是景顺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华阳姐弟的亲叔父。景王今年四十七岁,虽然不算年轻了,但他平时好武强身, 身形高大健硕, 在本地颇有威严。惊闻景顺帝驾崩的噩耗, 高高大大的景王竟当场昏厥了过去, 被身边的亲信掐了人中醒来后,景王也是哀嚎不止, 连左右街坊都能听到他的哭声。哭够了, 景王被人扶到房间里休息。待夜幕降临, 景王立即将府内几位幕僚叫到书房,暗中商讨大事。“新帝年少,京中人心不稳, 王爷此时动手, 乃是天赐良机!”“只怕陈廷鉴没那么好对付。”“他一个文官老头, 太平盛世可以狐假虎威, 只要咱们大军一路北上攻破京城, 内阁也得乖乖交出小皇帝,对王爷俯首称臣!”“起事总要有个名头,不然便是不义之师,何以拉拢地方官员将领?”幕僚们议论纷纷,有的摩拳擦掌恨不得即刻举起造反大旗,有的谨慎甚微,认为还需要多加筹划。景王垂着眼眸,其实自有思量。从就藩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有了争夺帝位之心,只是刚刚抵达王府的他只有三百亲兵,毫无根基。这二十多年,景王一边积攒财富,一边小心翼翼地招兵买马,用分散在河南各地的镖局、农庄护卫等等名头,至今已经养了一支五万人的精锐之师。他足够谨慎,只控制着那些头目,那五万精锐根本不知道他们真正的主子是他,可一旦他起事,这五万人必定会拥护于他。此外,景王还养了一支暗卫,命暗卫们监视河南境内的重要官员,搜罗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或其他无法公之于众的秘辛,尤其是主管河南的三个地头蛇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大人,无论朝廷更换了多少次,只要是人,总会有不足之处。像此时统领河南的这三个官员,布政使张泰道貌岸然实则贪色,与妻子的年轻继母暗通款曲,按察使杨明光自己洁身自好,亲爹却在老家为非作歹。最重要的,是统领河南境内十七个卫所共计九万余将士的都指挥使郭继先。郭继先是一员大将,不然也不会被陈廷鉴器重,把他调到这边来。郭继先身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能够受人拿捏的毛病,权财色他一样都不沾。巧的是,郭继先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时,曾经跟着他的母亲姐姐逃难到汝宁境内,他娘为了养活儿子,将姐姐卖进王府为侍女,后又因为姿色出众被景王看上,抬为妾室。景王宠幸郭氏时,距离郭氏与郭继先母子分离已经过去了三年,便是景王想帮宠妾找到家人,也不知道该去何处寻觅。郭继先一直记得这个姐姐,记得那个用自己给他换银子买饭吃的姐姐。母亲死后,郭继先辗转在边关从军,随着岁月的流逝,郭继先也从一个毛头小兵成长为一位大将军。官越大,郭继先越明白不能让朝廷知道他一个大将